[发明专利]电磁继电器不稳定开路故障复现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9784.5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1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良;胡东方;王军;卢利军;姚力;陆春光;胡瑛俊;章江铭;徐韬;周佑;杨思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继电器 复现 开路故障 实时监测 应力条件 施加 故障试验 接触电阻 触点 分析 激发 记录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电磁继电器不稳定开路故障复现方法及系统,对出现过开路故障的电磁继电器施加失效时的应力条件;实时监测电磁继电器,判断是否出现故障复现,若故障复现则停止施加应力条件,记录此时的应力条件;其中,通过实时监测电磁继电器触点的接触电阻来判断是否出现故障复现。本发明解决了由于缺乏实时监测手段而对出现过开路故障的电磁继电器进行故障试验与分析时无法复现故障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以能激发出缺陷但不损坏产品为前提,为后续对电磁继电器故障的分析提供有效的依据,保证了电磁继电器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磁继电器不稳定开路故障复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论对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多么严格的生产质量管理,材料、工艺、设备、操作、生产环境等总不可能绝对不变,在一批产品中,不可不免地有部分产品存在潜在的缺陷和弱点。
电磁继电器的一种特殊失效模式是不稳定开路。在现场使用过程中电磁继电器通常由于某种原因偶然出现开路,导致故障事件。
在出现该故障时,一般将继电器从故障现场取回实验室进行分析。但是,由于很难复现这种不稳定开路,给失效分析工作造成很大的不利。另外,对于这种失效复现过程,一般实验室内都是将失效的电磁继电器放在某种环境应力下进行试验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参数测量。这种方式往往因为缺乏实时监测手段而导致无法复现故障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不稳定开路故障复现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由于缺乏实时监测手段而对出现过开路故障的电磁继电器进行故障试验与分析时无法复现故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继电器不稳定开路故障复现方法,包括:
1)对出现过开路故障的电磁继电器施加失效时的应力条件;
2)实时监测电磁继电器,判断是否出现故障复现,若故障复现则停止施加应力条件,记录此时的应力条件;
通过实时监测电磁继电器触点的接触电阻来判断是否出现故障复现。
进一步地,所述故障复现为:电磁继电器触点的接触电阻超出电阻规范值或者连续设定次所测得的接触电阻值的方差值超过正常样品电阻的方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应力条件包括电应力和环境应力;所述电应力为施加在电磁继电器上的电气特征,所述环境应力为施加在电磁继电器上的两种以上环境因素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环境因素的种类包括温度因素、潮湿因素和振动因素。
进一步地,施加所述温度因素的手段包括高温、低温、温度循环和温度步进。
进一步地,所述潮湿因素的范围为50%RH~100%RH,RH为相对湿度。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因素的范围为-45℃~+125℃。
进一步地,实时监测电磁继电器触点的接触电阻的时间间隔为10毫秒到60秒。
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不稳定开路故障复现系统,包括主控模块、应力施加模块和测量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控制应力施加模块对出现过开路故障的电磁继电器施加失效时的应力条件,并判断电磁继电器是否出现故障复现,若故障复现则停止施加应力条件、记录此时的应力条件;所述测量模块用于实时监测电磁继电器;
所述测量模块还用于实时监测电磁继电器触点的接触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故障复现为:电磁继电器触点的接触电阻超出电阻规范值或者连续设定次所测得的接触电阻值的方差值超过正常样品电阻的方差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97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