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防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0688.2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3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海;白雪松;冯德谦;付洪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E21B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30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火系统 井下 温度检测模块 烟雾检测模块 单片机主控 报警器 报警区域 电源模块 火灾防护 火灾救援 监控区域 监控效果 监控装置 实时监控 双重检测 图像信息 消防部门 物联网 手机 烟雾 矿井 采集 火灾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井下防火系统,包括温度检测模块、烟雾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单片机主控中心、监控装置、GPRS模块和报警器。本发明井下防火系统采用温度和烟雾双重检测方式对监控区域进行实时监控,遇到火灾情况时,还能采集报警区域的图像信息,并通过物联网GPRS模块远程发送到使用者的手机和消防部门,极大的减少了火灾救援时间,因此系统具有精度高、功能多样和监控效果好的优点,适用于矿井下的火灾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火系统,具体是一种井下防火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矿业大国,全国各地均有大型的矿产资源分布,因此对于矿业的开采非常重视,矿井内部由于长时间进行机械作业,且矿井内部经常会出现瓦斯气体浓度超标,极容易出现井下火灾,从而引发及其严重的矿井事故,因此井下防火系统是矿井施工安全的重中之重,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现有的井下防火技术大多功能单一,智能依靠单一数据进行火灾的甄别,其灵敏度较低,且触发报警后的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小,报警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敏度高、智能化的井下防火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井下防火系统,包括温度检测模块、烟雾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单片机主控中心、监控装置、 GPRS模块和报警器;所述单片机主控中心分别连接温度温度检测模块、烟雾检测模块、电源模块、监控装置、GPRS模块和存储器,所述GPRS模块通过无线信号传输连接消防部门和用户手机;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芯片IC1、热敏电阻RS和电阻R1,电阻R1的一端连接芯片IC3的引脚8 和芯片IC4的引脚8,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位器RP3的固定端、热敏电阻RS和芯片IC3 的引脚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和芯片IC1的引脚3,芯片IC1的引脚2连接电阻R2、电阻R5 和芯片IC1的引脚7,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热敏电阻RS的另一端和芯片IC2的引脚2,芯片 IC2的引脚7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芯片IC3的引脚7连接电位器RP1的固定端和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位器RP2的固定端,电位器RP2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位器RP3 的滑动端和电位器RP3的另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连接电阻R7,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 R8和芯片IC4的引脚3,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4的引脚2,芯片IC4的引脚7输出信号OUT1;
所述烟雾检测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D1、光敏三极管VT1和电容C1,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阻 R10和电源VCC,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位器RP4的固定端、电位器RP4的滑动端和光敏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光敏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9和二极管D2的阳极,电位器RP4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电容C1、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并接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容C1和三极管 VT2的基极,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和输出信号 OUT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芯片IC1~IC4均为LM311电压比较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单片机主控中心是以STC89C52单片机为主核心部件的信号处理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监控装置为针孔摄像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报警器为发光二极管和扬声器组成的声光报警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井下防火系统采用温度和烟雾双重检测方式对监控区域进行实时监控,遇到火灾情况时,还能采集报警区域的图像信息,并通过物联网GPRS模块远程发送到使用者的手机和消防部门,极大的减少了火灾救援时间,因此系统具有精度高、功能多样和监控效果好的优点,适用于矿井下的火灾防护。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0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入侵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温报警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