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60°换位通信接口改进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1011.0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1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朱捷;苏伟;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智朴思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5/00 | 分类号: | H01R35/00;H01R35/02;H01R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360 换位 通信 接口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通信设备,具体涉及360°换位通信接口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通信设备是指用于工控环境的有线通讯设备和无线通讯设备。有线通讯设备主要介绍解决工业现场的串口通讯,专业总线型的通讯,工业以太网的通讯以及各种通讯协议之间的转换设备。在通信设备上一般设置有多个通信接口,类似于交换机上的接口排列。
这些多接口的通信设备通信接口设置的非常密集,接口线混乱,相邻的接口线不便于插拔,使得插拔过程中容易触碰到其他通信接口线,影响其通信信号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360°换位通信接口改进结构,解决现有具有多接口的通信设备的通信接口设置的非常密集,接口线混乱,相邻的接口线不便于插拔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60°换位通信接口改进结构,包括通信盒体,所述通信盒体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柱型通信接头和卡头,所述卡头位于柱型通信接头与通信盒体之间,每个卡头背离通信盒体的一侧均开有一个U型卡槽,所述柱型通信接头的一端位于U型卡槽内且与卡头铰接、另一端设置有一个通信接口,在柱型通信接头内还开有第一线孔,在卡头内开有第二线孔,所述第一线孔与第二线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还包括通信线,所述通信线的一端位于通信盒体内,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线孔、第一线孔与通信接口连接。进一步的,现有技术中通信设备上一般都有多个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内嵌在通信设备的某一个侧面上,并且相邻通信接口之间的间隙较小,这使得相邻的接口线不便于插拔,使得插拔过程中容易触碰到其他通信接口线,影响其通信信号的稳定性。本发明设计一个新型的通信插口结构,该通信插口结构为可调结构,将设置有通信接口的柱形通信接头与卡头铰接,旋转柱形通信接头即可改变通信接口的位置,使得在插拔时通信接口可以朝向通信盒体的其他面,例如使该通信接口与其他相邻的通信接口处于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以此避免了在插拔接口线时容易触碰到其他通信接口线,影响其通信信号的稳定性的问题。另外,这样可以一只手握住柱型通信接头、另一只手插拔接口线,使得插拔时使力更加方便,可保证接口线沿其轴线方向拔出,以此可有效保护通信接口,避免扩大通信接口的口径,造成接口线与通信接口连接时容易松动的问题,延长了通信接口的使用寿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在拉动接口线时,可将相邻的柱型通信接头旋转为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的方式,将接口线往通信盒体的侧面左右摆放,以此可避免接口线过于密集的问题。
优选的,在通信盒体与卡头之间还设置有一个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线与卡头的中心线重合,在转动轴上开有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二线孔相通。进一步的,通过设置转动轴,可自由旋转卡头的朝向,以此再次改变柱型通信接头上通信接口端面的朝向,达到能在360度调整通信接口的目的,更有利于接口线的排布。
优选的,所述柱型通信接头端部与U型卡槽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5cm。2-5cm的距离可保证通信线的部分表面能实现90度的弯曲,保证了其结构的实用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360°换位通信接口改进结构,实现了一种可360度旋转的插拔信接口结构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有多接口的通信设备的通信接口设置的非常密集,接口线混乱,相邻的接口线不便于插拔的问题;避免了在插拔过程中容易触碰到相邻通信接口线,导致其通信信号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通信盒体,2-柱型通信接头,3-卡头,4-U型卡槽,5-通信接口,6-第一线孔,7-第二线孔,8-通信线,9-转动轴,1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智朴思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智朴思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10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