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鉴定中药黄芪的引物对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1392.2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6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李良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1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鉴定 中药 黄芪 引物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涉及一种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中药的方法,具体为一种用于鉴定中药黄芪的引物对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位居妇科疾病榜首。其发生、发展是多基因改变的过程,是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失衡导致肿瘤细胞无控增殖及凋亡抑制的结果,卵巢癌早期常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难以发现。目前西医卵巢癌治疗以手术配合放化疗为主,随着中医药配合西医治疗肿瘤新模式的日趋完善,对改善症状、提高疗效,甚至延长生命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卵巢癌中医药方向的实验研究,表明半支莲含药血清和熊果酸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针对目前中药治疗卵巢癌单体配伍方向的研究较少,基于补气活血的中医理论基础,现有技术中对黄芪甲苷配伍姜黄素治疗发生转移的卵巢癌进行疗效观察。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多种肿瘤因子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探讨黄芪甲苷配伍姜黄素对发生转移的卵巢癌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黄芪是我国常用大众药材之一,2010版药典收录记载,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脱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黄芪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抗菌、抗病毒、保肝、利尿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黄芪属品种繁多,资源分布广泛,且2010版药典收录的中药黄芪来源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属渐危种,虽然近几年中药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仍有供不应求的状况发生。市场上关于黄芪的伪品,主要有华黄芪、土黄芪、紫花苜蓿、斜茎黄芪等,部分伪品含有生物碱等,误服后果严重。中药黄芪及其混伪品的鉴别对植物资源保护及药用植物安全合理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鉴定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中药材的鉴别上。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热门、前沿的分子鉴定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获得一种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快速、准确鉴定黄芪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鉴定中药黄芪的引物对及其应用。
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鉴定中药黄芪的引物对,所述引物对及其序列为:P1,SEQ ID NO.1~2;P2,SEQ ID NO.3~4;P3,SEQ ID NO.5~6。
优选的,所述引物对P1、P2和P3的上游引物的5,端加上特异性的GC发卡结构,所述发卡结构的长度为40bp,序列为SEQ ID NO.7。
表1 引物对及发卡结构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李良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李良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13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