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木板材切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1495.9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6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赵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赵和 |
主分类号: | B27B5/02 | 分类号: | B27B5/02;B27B29/02;B27B5/18;B27B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木 板材 切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木板材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木材是能够生长的植物,如乔木和灌木,所形成的木质化组织,这些植物在初生生长结束后,根茎中的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向外发展出韧皮,向内发展出木材,木材是维管形成层向内的发展出植物组织的统称,包括木质部和薄壁射线,木材对于人类生活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据木材不同的性质特征,人们将它们用于不同途径,有用来制作各种家具用品、地板和装潢用品,木材加工中也利用到了不同的加工设备。
现有的实木板材切割装置,只能对板材进行横向或纵向切割,不能根据具体板材设计的多角度的进行切割,在加工过程中还要对板材位置的多次调整,极大地降低了切割效率。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木板材切割装置,解决了现有板材多角度切割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木板材切割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机体的顶部内腔设有横向驱动装置,所述横向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滑动连接在机体顶部的滑槽内,所述连接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腔壁顶部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套筒的内腔套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侧面上方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卡接在圆形凹槽的内壁,所述套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上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的末端依次贯穿凸块和套筒的侧面,并插接在定位孔的内壁,所述转动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置物箱,所述置物箱的内腔设有切割装置,所述机体的工作台顶面左侧设有固定夹紧装置,所述机体的工作台顶面右侧设有活动夹紧装置。
优选的,所述横向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右侧设有通过固定转轴连接的从动轮,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置物箱的内腔底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切割转轴,所述切割转轴上套接有切割刀。
优选的,所述固定夹紧装置,包括左固定台,所述左固定台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活动螺栓,所述活动螺栓的末端固定左固定台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压片。
优选的,所述活动夹紧装置包括右固定块,所述右固定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机推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夹紧板。
优选的,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十八个,十八个定位孔等角度环形排列在转动轴的侧面。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木板材切割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套筒、转动轴、锁紧螺栓和定位孔、圆形凹槽和卡环相互配合,在加工板材时,根据所需要加工特殊角度来调整切割刀的切割角度,将锁紧螺栓旋转出定位孔,转动轴旋转到适合角度,锁紧螺栓再次旋转入定位孔,结构简单,有效的调整切割刀的角度,解决了现有的切割刀无法多角度切割板材效率低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设置固定夹紧装置和活动夹紧机构相互配合,对需要的加工的板材,进行双重定位,可以根据板材大小调整夹持距离,有效的对板材进行定位加工,解决了现有板材加工时夹持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 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切割装置侧视图。
图中:1机体、2支撑杆、3横向驱动装置、31第一电机、32主动轮、33从动轮、34连接带、4连接块、5气缸、51伸缩杆、6套筒、7圆形凹槽、8转动轴、81定位孔、9卡环、10凸块、11锁紧螺栓、12置物箱、13切割装置、131第二电机、132联轴器、133切割转轴、134切割刀、14固定夹紧装置、141左固定台、142活动螺栓、143压片、15活动夹紧装置、151右固定块、152电动推杆、153夹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赵和,未经李赵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14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