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彩色透气膜及其生产工艺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1732.1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0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高永康;江登科;李凯华;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琦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24 | 分类号: | B32B3/24;B32B27/06;B32B27/20;B32B27/32;B32B33/00;B29B9/06;B29B13/06;B29C47/06;B29C47/92;B29L7/00;B29L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4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彩色 透气 及其 生产工艺 应用 | ||
1.一种彩色透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彩色透气膜由上至下分别由三层共挤而成的第一透气膜层、第二透气膜层及第三透气膜层复合而成,其中:
1)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第一透气膜层占彩色透气膜质量的10%~30%,所述第二透气膜层占彩色透气膜质量的40%~80%,所述第三透气膜层占彩色透气膜质量的10%~30%;
2)按相对于所述各层透气膜层质量的百分比计,所述第一透气膜层的组分及含量为:重质CaCO3为20%~40%,第一色母为5%~20%,PE为40%~75%;所述第二透气膜层的组分及含量为:重质CaCO3为40%~60%,PE为40%~60%;所述第三透气膜层的组分及含量为:重质CaCO3为20%~40%,第二色母为5%~20%,PE为40%~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透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母与第二色母为同色的彩色色母或异色的彩色色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彩色透气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彩色透气膜上均匀分布有纳米微孔,所述纳米微孔从第一透气膜层的表层向下贯穿第三透气膜层的底层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透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微孔的孔径为0.01~10μm。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彩色透气膜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重质CaCO3、色母、PE分别进行清洁性、MFR、纯度以及水分含量检验,然后按质量百分比计,按20%~40%的重质CaCO3、5%~20%的第一色母、40%~75%的PE进行配料,并搅拌混合,获得第一混合料;按40%~60%的重质CaCO3、40%~60%的PE进行配料,并搅拌混合,获得第二混合料;按20%~40%的重质CaCO3、5%~20%的第二色母、40%~75%的PE进行配料,同样进行搅拌混合,获得第三混合料;每次原料混合重量小于等于100公斤,搅拌混合时间为15~20分钟;
步骤2:将步骤1混合好的第一混合料、第二混合料及第三混合料分别投放到三台双螺杆造粒机中,经加热熔融挤出分别可得第一彩色透气粒子、第二白色透气粒子及第三彩色透气粒子;
步骤3:将步骤2制成的第一彩色透气粒子、第二白色透气粒子及第三彩色透气粒子分别放置于除湿干燥机进行除湿干燥,干燥温度设定为75~100℃,干燥时间为2~4h;
步骤4:将步骤3制得的第一彩色透气粒子、第二白色透气粒子及第三彩色透气粒子分别投放到三个螺杆挤出机喂料桶中,螺杆挤出机的温度设定按照从螺杆挤出机熔融塑化到连接管保温,再到模头流延的挤出流程逐层递增,计量泵控制塑料熔融料液的流量,使塑料熔融料经ABA型分配器在模头处汇合并充满整个模头腔体,最后在模头出口通过三层共挤流延获得分别由第一彩色熔料、第二白色熔料及第三彩色熔料组成的三层共挤熔料;
步骤5:采用流延辊、橡胶压辊将步骤4的三层共挤熔料碾压成型为彩色膜基材,同时,流延辊及橡胶压辊对膜基材进行冷却、消光处理;
步骤6:将膜基材通过预热辊预加热,热加热温度为70~90℃,然后将膜基材通过三级拉伸形成纳米级微孔,获得彩色透气膜;
步骤7:经过三级拉伸后彩色透气膜进行热定型处理,所述的热定型处理温度为105~120℃;
步骤8:冷却辊对完成拉伸工序后的彩色透气膜进行冷却定型,所述的冷却定型的温度为25~35℃;
步骤9:牵引辊收卷成品彩色透气膜、切除彩色透气膜边料,并同时对彩色透气膜的参数进行检测;
步骤10:对成品彩色透气膜卷进行分切、包装、入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透气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4中,设定螺杆挤出机的温度为200~260℃,连接管的温度为230~240℃,模头温度为230~25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透气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8与步骤9之间还设有电晕处理工艺,该工序为通过电晕辊对薄膜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电晕辊在薄膜表面滚压,并同时发出1万伏特的电火花使薄膜表面形成电蚀压花电晕,处理后的薄膜表面电晕达到36~42Dines/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琦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琦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17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