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及其轨道车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1876.7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5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祥;刘必平;孟银雪;唐嘉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5/12 | 分类号: | B61D15/12;B61K9/08;B60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雯雯;臧建明 |
地址: | 215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及其 车轮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在轨道上行走的轨道车及其轨道车轮装置。轨道车包括本体及轨道车轮装置。本体具有固定侧及浮动侧;轨道车轮装置的固定侧轨道车轮装置与本体的固定侧固定在一起,而轨道车轮装置的浮动侧轨道车轮装置与本体的浮动侧组装在一起。浮动侧轨道车轮装置包括车轮支架、导向轴、固定块、弹性件、轴承及多个行走件。车轮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侧壁;导向轴固定至第一、第二侧壁,其中车轮支架可以导向轴为轴心而转动;固定块连接至车轮支架,其中导向轴穿设固定块并穿过弹性件,且弹性件位于第一侧壁及固定块之间;轴承固定于固定块内并邻近第二侧壁,且导向轴套设于轴承内;行走件装设在车轮支架下。轨道车能够自适应轨道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及轨道车轮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自适应轨道变化的轨道车及其轨道车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变化,经济型态从一国、一城甚至一乡镇的小型经济也转换为地球村的模式。以往相隔千百里的城市也因为交通工具的发展而缩短了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搭乘飞机可以横跨海洋使搭乘者以较为快速的方式抵达目的地,而陆地上的交通工具则通常是依靠铁路。
列车可抵达的地点依赖于铁路轨道的铺设。随着需求,高速列车的使用率也逐渐增高,往往一班高速列车上载着千百位乘客。而因为列车的高速行驶,轨道的状态深深影响着行车安全。因此,在列车停驶的时间,通常会利用轨道检测车区段性地检测轨道是否符合安全需求。
常用的轨道检测车的两侧轮宽都是固定的,至多只能吸收两轨的公差,但是轨道可能随着使用而会改变状态,因此无法对应不同轨距和水平角度而有所变异的常用的轨道检测车并不符合需求,将会影响轨道检测车的检测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一种具有自适应变化以吸收轨距宽度方向以及相互角度的公差的轨道车及其轨道车轮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适于在轨道上行走的轨道车,轨道车包括本体以及一对轨道车轮装置,本体具有相对的固定侧及浮动侧;轨道车轮装置包括固定侧轨道车轮装置以及浮动侧轨道车轮装置,其中固定侧轨道车轮装置与本体的固定侧固定在一起,而浮动侧轨道车轮装置与本体的浮动侧组装在一起,浮动侧轨道车轮装置包括车轮支架、导向轴、固定块、弹性件、轴承以及多个行走件。车轮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导向轴固定至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其中车轮支架可以导向轴为轴心而转动;固定块连接至车轮支架,其中导向轴穿设固定块;弹性件套设导向轴,且弹性件位于第一侧壁以及固定块之间;轴承固定于固定块内,轴承套设于穿设于固定块的导向轴,且轴承邻近第二侧壁;以及行走件装设在车轮支架下。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轨道车中,部分的行走件在轨道的上方行走,且其余的行走件沿着轨道的内侧行走。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轨道车中,行走件为滚轮或滚筒。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轨道车中,弹性件为拉伸弹簧或压缩弹簧。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轨道车中,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至第一侧壁,且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固定块。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轨道车中,固定块具有一对组装凸起及一对组装凹陷的其中一种,而轨道车的本体具有一对组装凸起及一对组装凹陷的其中另一种。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轨道车中,还包括多个锁附件,锁附件自固定块的上方穿过本体锁入固定块。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轨道车中,还包括多个限位件,限位件自车轮支架的第二侧壁的外侧穿过车轮支架抵靠于固定块。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轨道车中,随着行走件相对轨道的移动,车轮支架的前端或后端可以导向轴为轴心而相对于轨道偏摆以具备高度变化,车轮支架可相对固定块具有沿着导向轴的轴向的偏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18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列车优化运行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体及AS型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