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解奶牛粪便酸臭物的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1922.3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5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孙俊松;赵利超;余从田;吴海英;史吉平;姜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11/02;C02F103/20;C12R1/07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刘红梅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奶牛 粪便 酸臭 赖氨酸 芽孢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解奶牛粪便酸臭物的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赖氨酸芽孢杆菌LF‑N1现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7289。赖氨酸芽孢杆菌LF‑N1在木屑等生物质基质中,可以有效地降解其中所含的短链酸臭类脂肪酸类化合物,适于制作奶牛养殖床生态养殖方式中的高效微生物菌剂产品。本发明中的赖氨酸芽孢杆菌LF‑N1还可以高效降解吲哚和粪臭素这两类畜禽养殖业中的有机类污染物,因此在生态养殖与环境治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解奶牛粪便酸臭物的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的畜禽养殖业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其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但这种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在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因为养殖密度过高以及用地的限制等因素带来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致使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源头变为养殖业污染,并促使农业污染排放在近年来逐步超过工业面源排放。
奶牛养殖过程中的粪污处理量特别大,一个大型的奶牛场如有10000头奶牛的存栏量时,每天可产生600吨粪便和尿液,其中每天N、P、K的排放量分别达1.92吨、1.5吨和0.96吨,同时带来大量的酸臭污染物,如牛粪中含有大量挥发性的低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3-甲基丁酸、戊酸)、甲硫醚、二氧化碳、二甲胺、粪臭素、氨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便会带来周边水环境及土壤的严重污染。传统的集中处理方式进行粪污治理时,需要通过水冲粪的方式,再通过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堆肥等方式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水电、设备投资和消耗。而近年来发展的奶牛养殖发酵床(奶牛养殖床)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处理方法,利用高效微生物快速降解粪便中有机物及其他残余物的能力,真正地实现无污染、零排放的目的,且操作简便、经济高效、省时省力,因而逐渐得到养殖业主及各级环保部门的青睐。运用这种技术实时粪污处理时,是将高效混合菌剂按一定比例撒到牛棚中铺好的有机垫料上,牛在发酵床上休息、拱翻、踩踏,奶牛粪尿和发酵床中的垫料经充分混合,被养殖床中的微生物快速降解。
奶牛粪便中富含短链脂肪酸,它们是多种有机物的代谢产物,特征在于 碳链中的碳原子数少于6,易挥发,主要包括乙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正戊酸、异戊酸。它们是奶牛消化道中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被肠道微生物菌群进一步降解产生的发酵产物。短链脂肪酸具有强烈的酸臭味,易挥发,是牛粪中的主要酸臭物,不仅会污染养牛场周边的环境,还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奶牛的身体健康以及奶制品的品种。自然环境中存在大量可以降解短链脂肪的高效微生物,它们是奶牛养殖床高效微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这些微生物的分离、放大生产和应用是奶牛养殖床技术的核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解奶牛粪便酸臭物的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降解奶牛粪便酸臭物的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LF-N1,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728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是从奶牛粪便堆积场所分离而来,命名为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LF-N1。于2017年5月2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7289。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19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