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车型柔性主拼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2678.2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6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敏;钱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奥托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21220 | 代理人: | 曲宝威 |
地址: | 11605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型 柔性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侧围焊装机构,尤其是一种多车型柔性主拼机构,适合于多车型侧围焊装,根据车型的不同可进行侧围夹具的有序切换。
背景技术
汽车侧围焊装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主拼柔性合装机构,主拼柔性合装机构包括由驱动机构带动在轨道上可移动的侧围框架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在侧围框架上配有夹具框架组件。夹具框架组件包括夹具框架,在夹具框架的侧边与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之间均设有西泰克缸锁紧定位系统。工件焊装前,侧围框架及其上的夹具框架组件在驱动机构带动下分别后退,通过侧围传输线输送过来的侧围工件到达后,侧围框架及其上的夹具框架组件相对前移,使夹具框架组件与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平齐,通过西泰克缸锁紧定位系统将夹具框架组件与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相对锁定,即可进行工件的焊装。焊装后,侧围框架及其上的夹具框架组件在驱动机构带动下后退打开过车,同一车型重复上述过程。现有的焊装机构如改变车型时,比较麻烦,需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车型可有序切换、省时省力、操作容易、提高工作效率的多车型柔性主拼机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多车型柔性主拼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主拼柔性合装机构,主拼柔性合装机构包括在轨道上可移动的侧围框架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在侧围框架上配有夹具框架组件;夹具框架组件包括夹具框架,在夹具框架的侧边与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之间均设有西泰克缸锁紧定位系统;
在夹具框架的上边有槽口向上的上导向槽,在夹具框架的下边有槽口向下的下导向槽,夹具框架的下边两侧设有推拉滚轮,在夹具框架的中部通过支架安装有侧槽;
在侧围框架的上边分布有与上导向槽相配的侧围框架上导向轮,在侧围框架的下边分布有与下导向槽相配的侧围框架下导向轮和支撑夹具框架的侧围框架支撑轮;在侧围框架的中部设有侧围框架锁死机构,侧围框架锁死机构接有侧围框架锁死轮,侧围框架锁死轮与侧槽相配;
在每个主拼柔性合装机构的两侧设有对称的第一平移车机构和第二平移车机构,在第一平移车机构和第二平移车机构之间并位于主拼柔性合装机构的后端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库车机构和第二库车机构;所述的夹具框架组件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夹具框架组件、第二夹具框架组件、第三夹具框架组件、第四夹具框架组件,各夹具框架组件分别与第一平移车机构、第二平移车机构、第一库车机构、第二库车机构、侧围框架相配。
所述的第一平移车机构包括平移车框架,平移车框架坐落在两根平行的轨道上并与轨道滑动连接,两根轨道的内侧相对固定有平移车齿条,在第一平移车框架下边中部安装有平移车减速器,平移车电机的输出轴与平移车减速器的输入轴相接,平移车减速器两侧有输出轴并连接平移车驱动轴,平移车驱动轴的端头接有平移车齿轮,平移车齿轮与所述的平移车齿条相啮合;
坐落平移车框架的轨道外侧分布有平移车锁死机构;
在平移车框架的前侧下边设有横向导轨,横向移动车下边固定有与横向导轨相配的滑块,横向导轨上设有横向移动车齿条,在横向移动车上安装有横向移动电机减速器,横向移动电机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装有与所述的横向移动车齿条相啮合的齿轮;在横向移动车的侧边设有槽口向下的与推拉滚轮相配的推拉槽;
在平移车框架上边有与上导向槽相配的平移车上导向轮,平移车框架下边有与下导向槽相配的平移车下导向轮和支撑夹具框架的平移车支撑轮;
所述的第一平移车机构和第二平移车机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
所述的第一库车机构包括库车框架,在库车框架上边分布有与上导向槽相配的库车框架上导向轮,在库车框架的下边分布有与下导向槽相配的库车框架下导向轮和支撑夹具框架的库车框架支撑轮;在库车框架中部设有库车框架锁死机构,库车框架锁死机构接有库车框架锁死轮,库车框架锁死轮与侧槽相配;
所述的第一库车机构和第二库车机构结构相同并平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奥托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奥托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26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