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由SPI配置数字域时钟相位的DDS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3226.6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2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煜璟;雷昕;崔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L7/18 | 分类号: | H03L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pi 配置 数字 时钟 相位 dds 系统 | ||
1.一种可由SPI配置数字域时钟相位的DDS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时钟管理单元、SPI灵活配置的时钟延迟模块、SPI配置模块、时钟分频器、时钟延迟单元、乘法器单元、相位累加器、加法器单元、相幅转换器I、相幅转换器II、寄存器I、寄存器II、MUX选择单元、数模转换器、数字域时钟树延迟结构和模拟域时钟树延迟结构;
时钟管理单元,其一个输入端接DDS系统的输入参考时钟ref_clk,通过锁相环电路生成时钟信号sys_clk,模拟域时钟树延迟结构对时钟信号sys_clk延迟生成延迟信号sys_clk_dly;
SPI配置模块,通过SPI配置生成SPI控制信号,该SPI控制信号作为SPI灵活配置的时钟延迟模块的输入信号;
SPI灵活配置的时钟延迟模块,其一个输入端接时钟管理单元输出的时钟信号sys_clk,其另一个输入端接SPI配置模块输出的SPI控制信号;
时钟分频器,用于完成对SPI灵活配置的时钟延迟模块的输出信号sys_clk_dly2的二分频;时钟延迟单元,用于对系统外部输入的数据频率控制字fcw延迟一个DDS时钟周期后输出;数字域时钟树延迟结构对时钟分频器的输出信号sys_clk_div_dly2延迟生成延迟信号sys_clk_div_dly3;
乘法器单元,用于对系统外部输入的数据频率控制字fcw进行2倍相乘后输出;
相位累加器,用于每隔一个DDS时钟周期对乘法器单元的输出进行累加;
加法器单元,用于对时钟延迟单元的输出信号频率控制字fcw2与相位累加器的输出信号pow1进行相加;
相幅转换器I,用于完成从相位累加器的输出信号pow1到幅度amp1的转化;
相幅转换器II,用于完成从加法器单元的输出信号pow2到幅度amp2的转化;
寄存器I,用于实现幅度amp1在数字域时钟树延迟信号sys_clk_div_dly3的同步;
寄存器II,用于实现幅度amp2在数字域时钟树延迟信号sys_clk_div_dly3的同步;
MUX选择单元,用于将两个寄存器输出合并为一条输出,作为系统的总输出amp;
数模转换器,其输入为MUX选择单元的输出信号amp,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
所述SPI灵活配置的时钟延迟模块包括时钟反相器、时钟MUX选择单元I、时钟缓冲器链和时钟MUX选择单元II;
时钟反相器,其输入端接时钟信号sys_clk;
时钟MUX选择单元I,用于实现时钟信号sys_clk和时钟反相器的输出信号sys_clk_inv两个时钟的二选一;时钟MUX选择单元I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接时钟信号sys_clk和时钟反相器的输出信号sys_clk_inv,其选通信号为SPI配置模块输出的SPI控制信号I;
时钟缓冲器链由15个时钟缓冲器组成,其输入接时钟MUX选择单元I的输出信号;
时钟MUX选择单元II,用于实现对16路不同延迟的时钟信号16选1的功能;时钟MUX选择单元II的16个数据输入分别接时钟MUX选择单元I的输出信号和时钟缓冲器1~15的输出信号,时钟MUX选择单元II的选通信号为SPI配置模块输出的SPI控制信号I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由SPI配置数字域时钟相位的DDS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时钟管理单元为锁相环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由SPI配置数字域时钟相位的DDS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延迟单元为D触发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由SPI配置数字域时钟相位的DDS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累加器包括加法器和寄存器,寄存器为D触发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由SPI配置数字域时钟相位的DDS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幅转换器I和相幅转换器II具有相同的结构,用于将0到满幅之间的相位转换成对应的余弦信号的幅度,其相幅转换逻辑采用Cordic算法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由SPI配置数字域时钟相位的DDS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寄存器I和寄存器II为D触发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322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羊肚菌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红颜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