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联电缆绝缘用可剥离半导电屏蔽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3509.0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7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徐金椿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邮市金国电缆材料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L23/28;C08L91/06;C08K13/02;C08K3/04;C08K5/14;C08K5/098;C08K3/22;H01B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电屏蔽料 交联电缆 可剥离 绝缘 金属氧化物 软质聚合物 不饱和脂 导电炭黑 挤出加工 原料配方 助交联剂 分散剂 共聚物 交联剂 抗氧剂 膨胀剂 易剥离 重量份 白油 粘结 | ||
本发明公开了交联电缆绝缘用可剥离半导电屏蔽料,以重量份计,所述交联电缆绝缘用可剥离半导电屏蔽料的原料配方如下:不饱和脂共聚物50‑70份,软质聚合物30‑50份,导电炭黑40‑50份,抗氧剂1‑5份、膨胀剂1‑10份、交联剂1‑5份、白油4‑8份,金属氧化物5‑10份,分散剂10‑20份,助交联剂1‑5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交联电缆绝缘用可剥离半导电屏蔽料具有挤出加工性能好、粘结适度、易剥离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生产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交联电缆绝缘用可剥离半导电屏蔽料。
背景技术
高压直流电缆线路因其输送容量大、造价低、损耗小、可靠性高、寿命长等特点而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电气工程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柔性导电聚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一定的应用方面,高介电常数和高电导率的多功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聚乙烯(PE)是高压直流输配电领域最好的绝缘材料之一。
传统的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用的可交联型半导电内屏蔽电缆料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电缆的质量和性能要求,需要加入各种加强电缆强度和性能的添加剂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电缆或者线缆的质量要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难题,提出交联电缆绝缘用可剥离半导电屏蔽料。
技术方案:交联电缆绝缘用可剥离半导电屏蔽料,以重量份计,所述交联电缆绝缘用可剥离半导电屏蔽料的原料配方如下:不饱和脂共聚物50-70份,软质聚合物30-50份,导电炭黑40-50份,抗氧剂1-5份、膨胀剂1-10份、交联剂1-5份、白油4-8份,金属氧化物5-10份,分散剂10-20份,助交联剂1-5份。
交联电缆绝缘用可剥离半导电屏蔽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配方组分核实原料种类及数量;
(2)、启动密炼机电源进行预热,并设定130℃的密炼温度;
(3)、调整预操作电流160A,并设定8~11分钟的密炼时间;
(4)、先将乙烯与醋酸乙烯的共聚物、氯化聚乙烯按重量份数称量好分别投入到密炼机塑炼10分钟,冷却;
(5)、将冷却后的乙烯与醋酸乙烯的共聚物、氯化聚乙烯再分别投入到开炼机进行补充塑炼成型;
(6)、将抗氧剂、白油、金属氧化物与分散剂按上述重量份数均匀混合与塑炼成型后的乙烯与醋酸乙烯的共聚物和氯化聚乙烯一起投入到密炼机混炼,其中导电炭黑分都批次投入,整个混炼时间控制为15分钟;
(7)、混炼出料前投放膨胀剂,然后经挤出机挤出造粒后,将交联剂、助交联剂与通过渗吸法加入;
优选的,所述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镁。
优选的,所述膨胀剂为硬脂酸锌。
优选的,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
优选的,所述不饱和脂共聚物为任意比例混合的乙烯与醋酸乙烯的共聚物。
优选的,所述软质聚合物为氯化聚乙烯。
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交联电缆绝缘用可剥离半导电屏蔽料具有挤出加工性能好、粘结适度、易剥离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交联电缆绝缘用可剥离半导电屏蔽料,以重量份计,所述交联电缆绝缘用可剥离半导电屏蔽料的原料配方如下:不饱和脂共聚物50-70份,软质聚合物30-50份,导电炭黑40-50份,抗氧剂1-5份、膨胀剂1-10份、交联剂1-5份、白油4-8份,金属氧化物5-10份,分散剂10-20份,助交联剂1-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邮市金国电缆材料厂有限公司,未经高邮市金国电缆材料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35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