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锥齿轮传动的双旋翼涵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3778.7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0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周青华;周博;汪巨基;贺小飞;王鑫;黄彦彦;杨勇;祝晋旋;杨万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10 | 分类号: | B64C27/10;B64C27/59;B64D27/24;F16H57/03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齿轮 传动 双旋翼涵道 系统 | ||
1.基于锥齿轮传动的双旋翼涵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翼机构、第二旋翼机构、涵道(1)、锥齿轮(2)、电机输入轴(3)、多个支撑辅助齿轮(4)、多根辅助支撑轴(5);
第一旋翼机构与第二旋翼机构结构相同,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旋翼机构设置在第二旋翼机构的上方,第一旋翼机构包括第一齿轮(61)以及位于第一齿轮(61)中间的第一旋翼(62),第二旋翼机构包括第二齿轮(71)以及位于第二齿轮(71)中间的第二旋翼(72),第一旋翼(62)与第二旋翼(72)通过连接轴(8)连接在一起;
电机输入轴(3)一端与锥齿轮(2)连接,一个支撑辅助齿轮(4)通过一根辅助支撑轴(5)连接设置在第一齿轮(61)、第二齿轮(71)之间,辅助支撑轴(5)设置在涵道(1)上,锥齿轮(2)、支撑辅助齿轮(4)分别与第一齿轮(61)、第二齿轮(71)相匹配啮合连接,且锥齿轮(2)与第一齿轮(61)、第二齿轮(71)相垂直,第一旋翼(62)与第二旋翼(72)能够绕连接轴(8)旋转,一个支撑辅助齿轮(4)能够绕其对应的一根辅助支撑轴(5)旋转;
涵道(1)包括内壁、外壁的圆环结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缝、第二环缝,外壁上设置有轴孔,电机输入轴(3)匹配穿过轴孔,锥齿轮(2)、第一齿轮(61)、第二齿轮(71)、支撑辅助齿轮(4)设置在涵道(1)的内壁、外壁之间,第一旋翼(62)与第一齿轮(61)相连接处位于第一环缝处,第二旋翼(72)与第二齿轮(71)相连接处位于第二环缝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锥齿轮传动的双旋翼涵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齿轮(61)、第二齿轮(71)的形状为圆形,支撑辅助齿轮(4)、辅助支撑轴(5)的数量为2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锥齿轮传动的双旋翼涵道系统,其特征在于:锥齿轮(2)、2个支撑辅助齿轮(4)相邻之间的距离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锥齿轮传动的双旋翼涵道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支撑辅助齿轮(4)与一个辅助支撑轴(5)之间设置有第三轴承。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锥齿轮传动的双旋翼涵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旋翼与连接轴(8)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二旋翼(72)与连接轴(8)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锥齿轮传动的双旋翼涵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轴(8)两端设置有固定帽(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377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