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海海草床的恢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4673.3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8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郜九宏;薛洋;许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马骁 |
地址: | 213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海 海草 恢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浅海海草床的恢复方法,属于海洋植物的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浅海海草床是儒艮、绿海龟、海马等多种珍贵海洋生物的取食地、栖息地、育苗场或庇护场所,被喻为“海洋牧场”,是全球生产力最高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可与珊瑚礁和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媲美。此外,海草床也在促淤固滩、改善近岸水质、维持全球碳循环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生态作用。然而,这一生态系统却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为影响而丧失,并且全球海草的衰退速度还在加快,全球海草的加速退化也导致了沿岸生态环境恶化的加剧。因此,开展海草床恢复对于保护现有海草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海草床恢复方法有生境恢复法、种子法和根状茎移植法。生境恢复法是通过保护、改善或者模拟生境,借助海草的自然繁衍,来达到逐步恢复的目的,是一个时间周期较漫长的过程。而种子法虽然对草源地负面影响较小,但由于海草种子萌发率普遍不超过10%,且海草种子不易采集,播种后容易丧失,采种受季节限制也大,故在海草恢复实施中一般很少采用。根状茎移植法优点是采草对草源地破坏较小,但在种植时难以固定,故成活率一般较低。因此,研究一种更理想的浅海海草恢复方法,以提高海草的恢复速度,对保护海洋资源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浅海海草床恢复过程周期漫长,恢复过程中海草种子或植株因难以固定而流失,导致成活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浅海海草床的恢复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依次称量800~1000g硅藻土,200~300g凹凸棒土,6~8g活性炭,30~40g高岭土,200~300mL聚乙烯醇溶液,6~8g聚丙烯酰胺,球磨、烘干后压制成圆薄片,再于圆薄片圆心位置钻圆孔,随后经煅烧,即得烧结载体;
(2)将苔藓匀浆涂布于烧结载体表面,经温室培养后,利用烧结载体表面生长的苔藓将海草种子包覆于烧结载体上,继续温室培养,并在培养期间每隔8~12h喷洒混合溶液,得育种薄片;
(3)将育种薄片固定于尼龙绳上,再于3~5月份,将尼龙绳固定好的育种薄片播撒于海草恢复区域,进行海草培养即可;
所述的苔藓匀浆由400~600g苔藓,300~500mL牛奶与400~500mL水捣碎后,调节pH至6.0~6.5后,得到。
步骤(1)所述的聚乙烯醇溶液质量分数为3~5%。
步骤(1)所述的圆薄片厚度为4~6mm,直径为6~8cm。
步骤(1)所述的圆孔直径为4~6mm。
步骤(1)所述的煅烧条件为:于马弗炉中,以8~10℃/min速率程序升温至900~950℃,保温煅烧2~4h,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2)所述的苔藓为细叶泥炭藓、秃叶泥炭藓或棕色曲尾藓中的一种。
步骤(2)所述的温室培养条件为:温度为12~15℃,空气相对湿度70~75%,光照强度为400~450Lux,培养时间为10~15天。
步骤(2)所述的混合溶液是由质量分数为0.3~0.5%氯化铵溶液与质量分数为0.4~0.6%尿素溶液按体积比为1:1混合而成。
步骤(2)所述的海草种子为:大叶藻、矮大叶藻、喜盐草、海菖蒲、海神草中的一种或几种。
步骤(3)所述的育种薄片播撒量为6~10片/m2。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首先以多孔结构的硅藻土、凹凸棒土、高岭土等烧结制成烧结载体,再利用苔藓在多孔结构的载体表面生长固着,在固着过程中,苔藓与载体牢固结合,并将海草种子包覆固定,避免播撒后海草种子流失,且在温室培养过程中,苔藓根部环境及温室环境配合,可对海草种子实现活化,进而提高海草种子萌发率;
(2)本发明将育种薄片连接后播撒于海域中,薄片表面包覆的苔藓在海底死亡后,降解产生的物质可作为海草种子生长所需营养物质,进一步提高海草种子成活率以及生长速度,同时通过尼龙绳的连接固定,可使海草成片生长,降低被海水冲刷带走的概率,从而提高浅海海域的海草恢复速度,缩短恢复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长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46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尺寸红外传感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大棚内西瓜授粉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