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能自动充电的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5128.6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9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天安途(江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65;B60L53/34;B60L53/35;B60L53/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9 | 代理人: | 彭益宏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牌楼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自动 充电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及能自动充电的充电桩,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车体、充电接口、电池组、驱动机构、刹车系统、驱动系统和中央控制器,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能自动充电的充电桩,包括支架、底座、停车板和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包括走位组件、PLC和充电组件,所述走位组件包括第一气缸、走位架、电机、圆齿轮、条齿轮、走位块和支杆,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充电箱、远距离读卡器和检测组件,该新能源汽车及能自动充电的充电桩,通过远距离读卡器检测到车辆的大概位置,再通过检测组件检测出充电头,与充电接口之间的距离,再通过充电组件移动充电头位于充电接口的正前方,再通过第二气缸把充电头推入充电接口,实现了自动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及能自动充电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而新能源汽车一般通过新能源转化成电能来提高能源。
人们经常使用电能在作为新能源,而电动汽车经常需要充电,在充电时,驾驶员需要下次进行手工充电,不够自动化,而一些远程充电的方式没有传统接触式充电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及能自动充电的充电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车体、充电接口、电池组、驱动机构、刹车系统、驱动系统和中央控制器,所述驱动系统控制所述驱动机构,所述车体上还设有RFID组件,所述RFID组件包括RFID 卡和RFID读卡器,所述RFID读卡器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位于车体的一侧。
一种如上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能自动充电的充电桩,包括支架、底座、停车板和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设置在底座的一侧,所述停车板设置在底座的另一侧。
该能自动充电的新能源汽车行驶进停车板上进行充电。
作为优选,为了美观和防尘,所述车体上还有滑盖,所述滑盖位于充电接口的前方。
作为优选,为了找到车体上的充电接口,实现自动充电,所述充电机构包括走位组件、PLC和充电组件,所述走位组件包括第一气缸、走位架、电机、圆齿轮、条齿轮、走位块和支杆,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第一气缸推动走位架上下移动,所述支杆设置在走位架上,所述支杆水平设置,所述电机设置在走位架上,所述电机驱动圆齿轮旋转,所述圆齿轮和条齿轮啮合,所述条齿轮设置在走位块上,所述走位块内设有走位孔,所述支杆穿过走位孔,所述走位块与支杆滑动连接;
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充电箱、远距离读卡器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气缸推动充电箱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充电箱内设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与充电接口相匹配,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触块、弹簧和第二触块,所述第二触块通过弹簧与第一触块连接,所述第一触块设置在充电箱上,所述第一触块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触块与PLC电连接,所述充电头位于充电箱靠近停车板一侧的中心处,所述远距离读卡器设置在充电箱上,所述远距离读卡器与PLC 电连接。
当该能自动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开的停车板上时,PLC控制第一气缸推动充电组件移动,当远程读卡器能读取RFID卡的信息后,发送信号给PLC,说明充电头离充电接口较近,在通过第二气缸推动检测组件向车体方向移动,使检测组件与车体抵靠,从而使第二触块与第一触块抵靠,车体上的充电接口上有凹槽,位于凹槽位置处的第二触块与第一触块不会抵靠,从而通过这些检测组件反馈的信息,检测出充电接口的位置,PLC再通过控制第一气缸使走位架向下移动,通过第二电机驱动圆齿轮旋转,圆齿轮和条齿轮啮合,使走位块在丝杆上在水平方向上滑动,从而使充电头移动至充电接口的正前方,在通过第二气缸把充电头推入充电接口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天安途(江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天安途(江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51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