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加药装置及其加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5550.1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1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叶丰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寰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六方于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2 | 代理人: | 尹科峰 |
地址: | 324400 浙江省衢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泥 处理 装置 及其 药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加药装置及其加药方法,该装置在底座上设置自动泡药装置,在调平板上设置絮凝混合槽,支撑杆的顶端设有调整装置,调整装置上设置压板,自动泡药装置的顶部设有加药板,加药板的两侧均设有侧板,压板压紧侧板。加药方法包括:(a)分组选择污泥处理药剂;(b)絮凝混合槽中调配药剂;(c)安装絮凝混合槽;(d)清洗自动泡药装置;(e)调整及安装自动泡药装置;(f)安装加药板;(g)将污泥液打入到自动泡药装置中;(h)逐一投放污泥处理药剂;(i)将污泥液通入到絮凝混合槽中;(j)对污泥液进行干燥并抽样进行分析。本发明对不同的污泥处理药剂成分对污泥处理进行抽样对比,能优化污泥处理药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加药装置及其加药方法。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主要副产品之一,约占污水处理量的0.3%-0.5%(体积)或1%-2%(质量),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各地污水处理厂的不断兴建,我国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量正在迅速增加,势必将产生更多的污泥。污泥的成分非常复杂,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难降解的有机物、多种微量元素、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和重金属等成分。如果不加处理而任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这种污染的再治理难度是相当大的。
现有技术中处理污泥的方法主要为:1、土地填埋;2、污泥好氧发酵+农用;3、污泥自然干化;4、焚烧;5、露天堆放和外运;6、沉降池沉淀。事实上,土地填埋、露天堆放和外运的污泥绝大部分属于随意处置,真正实现安全处置的比例不超过20%。污泥焚烧算较好的处理方法,但是焚烧的过程所产生的三废仍然再继续产生二次污染,不但没有处理好,反而还需要补充外来燃料,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二恶英等新的污染源,对空气和环境将造成新的污染。采用沉降池进行污泥沉淀,这种方法投资少,技术可行性高,但由于污泥池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且必须露天敞开,污泥中的臭味会严重污染空气。目前处理污泥的方法为:采用镁系胶凝污泥破壁技术,彻底改变污泥高持水性的性质,促进泥水分离;经调理后的污泥进入叠螺式脱水一体化系统,污泥经深度脱水后,含水率从90%降到60%以下;再经过远红外加热干燥系统将含水率降至20%左右,最后进行污泥处置利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添加相应的药剂,但是目前是将所有的药剂混合在一起对污泥进行处理,具体成分的药剂对污泥处理起到的具体作用无法得知,就无法进一步优化药剂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加药装置及其加药方法,通过自动泡药装置中的污泥处理药剂和有絮凝混合槽中的絮凝剂先后对污泥进行处理,减少污染,同时能根据增加的污泥处理药剂成分的数量,设置相应数量的自动泡药装置、加药板和絮凝混合槽,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的污泥处理药剂成分同时对不同位置的自动泡药装置中污泥进行处理,对不同的污泥处理药剂成分对污泥处理的结果进行抽样对比,得出该成分的污泥处理药剂对污泥处理起到的具体作用,能进一步优化该成分的污泥处理药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加药装置,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支撑杆,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设有至少两个加固装置,单个加固装置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上设有自动泡药装置,自动泡药装置的设置高度从左往右逐渐降低,自动泡药装置的顶部设有加药口;沿底座长度方向上的两根支撑杆之间设有调平板,调平板与自动泡药装置固定连接,单块调平板上设有絮凝混合槽,处于同一块调平板上的絮凝混合槽相互紧贴,絮凝混合槽与自动泡药装置连接,絮凝混合槽的顶部设有出液接口;支撑杆的顶端设有调整装置,调整装置上设有夹紧块,沿底座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夹紧块之间设有压板,单块压板纵向设置,相邻两块压板对称设置,自动泡药装置的顶部设有加药板,加药板连接有导向板,导向板连接加药口,加药板的两侧均设有侧板,压板压紧侧板。
进一步,支撑杆与底座之间设有保护钢板,提高支撑杆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寰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寰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55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