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轮胎气压的平衡式电动汽车路面震动调整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5942.8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7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平;周军;刘超刚;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御捷时代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0 | 分类号: | B60C2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轻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8 | 代理人: | 王璐 |
地址: | 0548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轮胎 气压 平衡 电动汽车 路面 震动 调整 系统 方法 | ||
1.基于轮胎气压的平衡式电动汽车路面震动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通过对电动汽车的轮胎气压进行调整实现对路面行驶震动实况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调整,其结构中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架或设置在与车架固接的车身任意构件上的震动传感器(15)以及设置在车胎上的轮胎气压自动调整装置,且所述震动传感器(15)、轮胎气压自动调整装置分别与一组中央控制器(12)通信连接;
所述轮胎气压自动调整装置包括固定贴合设置在电动汽车车胎(1)侧面的一组双向平衡缓冲副胎(2),此双向平衡缓冲副胎(2)呈圆环形,且其内径等同于所述车胎(1)的内径,其外径小于所述轮胎的外径;双向平衡缓冲副胎(2)与车胎(1)之间同时通过气道A(3)、气道B(6)相连通,并且,所述气道A(3)上设置有从双向平衡缓冲副胎(2)向车胎(1)只进不出的单向阀A(5),在此单向阀A(5)的进气端前侧设置电磁阀A(4),所述气道B(6)上设置有从车胎(1)向双向平衡缓冲副胎(2)只进不出的单向阀B(8),在此单向阀B(8)的进气端前侧设置电磁阀B(7);所述双向平衡缓冲副胎(2)外周设置有一组增压工装,此增压工装由相对设置在所述双向平衡缓冲副胎(2)圆周两侧的两组弧形压片(9)构成,两组弧形压片(9)分别通过传动装置与增加电机(10)传动连接;所述车胎(1)和/或双向平衡缓冲副胎(2)内部设置有气压压强传感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轮胎气压的平衡式电动汽车路面震动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压强传感器(11)与所述中央控制器(12)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电磁阀A(4)、电磁阀B(7)、增加电机(10)分别与中央控制器(12)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轮胎气压的平衡式电动汽车路面震动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12)的信号输出端还与一组设置在汽车仪表盘上的状态显示器(13)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轮胎气压的平衡式电动汽车路面震动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传感器(15)采用对车身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变化进行检测的电阻/电压式传感器。
5.一种基于轮胎气压的平衡式电动汽车路面震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央控制器(12)接受来自震动传感器(15)的以车身竖直方向加速度为基础的数字化震动幅值,当一定时段内的平均震动幅值高于限值时,中央控制器(12)打开气道B(6)上的电磁阀B(7),气体由车胎(1)经单向阀B(8)进入双向平衡缓冲副胎(2)实现车胎减压,当减压至限值时中央控制器(12)关闭气道B(6)上的电磁阀B(7);当一定时段内的平均震动幅值降低至设定值时,中央控制器(12)首先启动增加电机(10),后者传动带动两组弧形压片(9)对双向平衡缓冲副胎(2)进行机械挤压增压,随后中央控制器(12)打开气道A(3)上的电磁阀A(4),气体由双向平衡缓冲副胎(2)经单向阀A(5)进入车胎(1)实现车胎增压,当增压至正常胎压限值后中央控制器(12)关闭气道A(3)上的电磁阀A(4),同时控制增加电机(10)传动带动两组弧形压片(9)复位,完成一组自主调控作业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轮胎气压的平衡式电动汽车路面震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央处理器内设定多组依次增高的平均震动幅值限值V1、V2、……、Vn,一一对应设置多组依次降低的车胎减压限值P1、P2、……、Pn,从而实现多级化的系统调控,在不同的震动路面上实现对应程度的车胎减压作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轮胎气压的平衡式电动汽车路面震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震动幅值限值Vn与车胎减压限值Pn之间遵循线性反比关系,其比例系数及增减常数依据车型及载重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御捷时代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御捷时代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594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