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解眼干症状的菊花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6698.7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5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程雪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华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21/64;G01N21/31;G01N27/62;G01N3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菊花 眼干 缓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氧化应激 单体化合物 定量分析 评价模型 人视网膜 体外药效 药效活性 原子吸收 原子荧光 光损伤 提取物 蓝光 色谱 研究 诱导 定性 损伤 细胞 跟踪 评估 观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菊花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尤其是一种缓解眼干症状的菊花有效成分的研究。采用色谱、波普等技术对明钼菊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采用原子荧光、原子吸收、或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测定明钼菊的钼含量,通过建立蓝光诱导HRPE细胞(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光损伤体外药效评价模型进行药效活性跟踪,观察明钼菊提取物、单体化合物对光损伤HRPE细胞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评估明钼菊对眼干症状的缓解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菊花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尤其是一种缓解眼干症状的菊花有效成分的研究。
背景技术
菊花是菊科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鳞托菊的干燥头状花序,是中国常用中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主要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菊花“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现代药理分析表明,菊花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绿原酸,是维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
由于社会发展,电视、电脑进入每家每户,社会压力增大,致使肝火旺盛,用眼过度导致双眼干涩,菊花茶有效明目,缓解眼干涩疲劳。随着电脑成为一种必备的办公工具,辐射严重,眼部干涩疲劳,是都市人的通病。
菊花因产地和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对药典收载的四种来源的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均有报道。研究发现,菊花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解眼干症状的菊花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其重点在于,研究菊花有效成分的缓解眼干作用的效果。其他还包括,菊花物质基础和有效成分单体化合物的前提研究。
采用HPLC-DAD,MS等技术对不同来源明钼菊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建立明钼菊道地性特征图谱。
采用采用原子荧光、原子吸收、或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测定不同来源明钼菊的钼含量,确定明钼菊钼含量质量控制技术要求。
采用色谱、波普等技术对菊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机结构鉴定,确定明钼菊的药效物质基础,为本品药效活性及其质量研究提供单体化合物。
采用蓝光诱导HRPE细胞(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光损伤体外药效评价模型进行药效活性跟踪,观察明钼菊提取物、单体化合物对光损伤HRPE细胞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分析细胞核形态,观察受试药物对细胞凋亡等方面的调控作用。评估明钼菊对眼干症状的缓解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色谱、波普等技术对菊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机结构鉴定,并确定明钼菊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单体化合物用于研究。
用相同光照强度的蓝光照射体外培养相同细胞培养终止时间的人RPE细胞相同时间,分为3组,A组: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的营养液中含有明钼菊提取液;B组: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的营养液含有从明钼菊分离出的单体化合物液体;C组: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的营养液中不含有上述物质。利用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荧光素标记的连接素V/碘化吡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检测、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观察细胞凋亡。统计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华医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华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66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