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驳骨提取物作为神经保护剂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427104.4 申请日: 2017-06-08
公开(公告)号: CN107158054B 公开(公告)日: 2020-08-28
发明(设计)人: 何细新;银巍;彭光天;陈文礼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6/19 分类号: A61K36/19;A61P25/00;A61P25/16;A61P25/28
代理公司: 广州文冠倪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8 代理人: 倪小敏
地址: 510006 广东省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小驳骨 提取物 作为 神经 保护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小驳骨提取物作为神经保护剂的应用。所述小驳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小驳骨全草用溶剂提取、浓缩、干燥,得到所述提取物。本发明证实了所述小驳骨提取物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对中枢神经元逐渐发生变性、凋亡具有疗效,从而为治疗中枢神经变性疾病提供良好的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具体说,涉及小驳骨提取物作为神经保护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中枢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组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逐渐发生变性、凋亡所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神经病症。其病因大多不明,发病机制和病理表现复杂,临床表现各异。该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病程较长,且多数疾病和病症之间相互重叠,如10%左右的帕金森病合并痴呆,太平洋关岛的阿尔茨海默、帕金森综合征等。由于缺乏特异的生化、影像学和病理生理学特征,往往主要依靠临床医生的经验作出诊断。除少数疾病(如帕金森病)依靠药物或手术可能暂时改善临床症状外,对大多数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例如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溶栓药物阿替普酶(rt-PA)是首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中风的溶栓药物。尽管rt-PA已经被证实能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但其治疗时间窗窄,作用机理不明确,有出血风险,因此只有少数病人能够及时接受rt-PA的有效治疗。复方左旋多巴是治疗PD的首选药物,但患者长期服用会出现开关现象、剂末恶化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开展神经保护性治疗,可能推迟发病时间或延缓病情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神经保护治疗是通过阻碍缺血级联反应涉及的一种或多种机制,在初始阶段保护缺血引起的半暗带神经元损伤,从而阻止或延迟神经细胞死亡。可以通过药物实现血液迅速回流入缺血组织,从而抑制缺血所引起的生化水平、代谢水平和细胞水平上的损害。脑缺血触发了复杂的病理生化级联反应,神经保护治疗的途径多样,环节不同,神经保护的前景是很可观的。实际中,仍需要更为有效且副作用小的神经保护剂。

小驳骨为双子叶植物爵床科小驳骨属植物小驳骨Gendarussa vulgaris Nee.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年均可采收。小驳骨又名接骨草、乌骨黄藤、裹篱樵等。其味辛、苦,性平,归肝、肾、肺经,具有祛瘀阵痛,续筋接骨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风湿骨痛、血瘀经闭及产后阵痛。小驳骨在我国民间应用广泛,内服多用水简或研末冲服,外用则取鲜品捣烂,或用酒调后热敷患处,《本草纲目拾遗》、《生草药性备要》、《岭南采药录》《陆川本草》等医药古籍中均有记载。因其续筋接骨之力特强,故有“小驳骨丹”之称。它生于屋前屋后,村过村旁,山下池边等阴湿处,常栽培为绿蓠。它的主要产地为广东、香港、海南和广西等地。

小驳骨为民间常用药,易栽培,常常用做绿化景观植物,夏季和秋季均可采收,具有原料易得的优势。小驳骨作为传统中药,具有使用时间长,对其毒副作用有相应认知,有相应的病例可查询。目前,尚无资料表明其对神经保护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小驳骨提取物作为神经保护剂的应用,其中所述小驳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小驳骨全草用溶剂提取,所述溶剂选自水、甲醇、乙醇、异丙醇、1-丁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丙酮、乙酸乙酯或其组合;(2)分离提取液和残渣,将获得提取液浓缩;(3)将浓缩后的提取液干燥后得到所述的小驳骨提取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小驳骨全草与提取的溶剂的重量比1:5~20,优选重量比为1:10;所述溶剂为乙醇水溶液,质量分数为30-95%,优选为95%;所述提取的条件为30-90℃超声提取15-60min,优选为60℃超声提取30min;所述浓缩为蒸发浓缩、减压浓缩、膜浓缩,优选的浓缩方式为减压浓缩,更优选为旋转蒸发仪蒸发;所述干燥为常压干燥、减压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优选的干燥方式为常压干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71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