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区公路隧道洞口临界边坡预平衡稳定控制结构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7175.4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9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朱汉华;邓之友;陈孟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傅朝栋 |
地址: | 3154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区 公路 隧道 洞口 临界 边坡预 平衡 稳定 控制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山区公路隧道洞口临界边坡预平衡稳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待开挖隧道进出洞口的边坡背离山体一侧设置坡脚支护挡墙,在隧道洞顶的坡面上填土石方层,土石方层一侧搭接于坡脚支护挡墙上,由坡脚支挡结构提供侧向山体方向的支撑力;所述的土石方层和/或坡脚支护挡墙底部通过锚杆锚固于山体中;
S2:在隧道洞口的围岩中,沿着隧道轮廓线外缘以2~10°倾角,每隔45~55 cm间距,打设φ108~120 mm超前管棚,以5~8Pa压力给在超前管棚注满20号水泥砂浆;
S3:沿着预先设计的隧道护拱位置开挖槽形基础,预留洞口山体坡脚支挡,在槽形基础上浇筑钢筋混凝土护拱,使其与超前管棚结合成整体,形成隧道超前预支护结构;
S4:采用上下台阶法进行开挖且上下台阶均预留核心土,上台阶比下台阶超前1~3m,上下台阶平均每次进尺为1~2m;
S5:在隧道超前预支护的保护下,对已开挖的隧道纵向每隔50~80cm及时设置H180~H200工字钢作为钢架支撑并喷射15~30cm厚的20~30号混凝土,形成用于承担全部围岩荷载的初期支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公路隧道洞口临界边坡预平衡稳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石方层上铺设种植土,用于种植绿化植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717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