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囊避震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7618.X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6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吴东涛;吴武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武坡 |
主分类号: | B62J1/02 | 分类号: | B62J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避震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支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囊避震杆。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的自行车的车座支架大部份都设有避震装置,如弹簧避震装置;但现在弹簧避震装置存在体积需求的情况,比如在体积需求小的情况下,承载压力大大减小,或者在承压超载情况下,弹簧避震在压力的作用下,出现车座硬物感,导致使用车座过程中没有舒适感,甚至还有疼痛感觉;另外,弹簧避震使用过程在经常超载情况下容易变形,甚至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避震杆,旨在解决在对传统自行车避震易变形损坏、没有舒适感且使用减震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气囊避震杆,用于自行车座的支撑架,包括支撑杆、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包括钢管主体,钢环螺帽,胶垫,连环气囊,堵头;
所述钢管主体为空心圆形柱体,底端内侧设有内牙;
所述钢环螺帽为圆形凹帽内牙套,用于固定所述支撑杆与钢管主体并用来定位支撑杆;
所述胶垫有上胶垫和下胶垫,中间均设有穿透圆孔,上胶垫用于套住所述支撑杆底端,防止气囊被支撑杆材质压磨损坏;下胶垫用于套住所述连环气囊底部的气嘴,防止连环气囊与堵头摩擦损坏;
所述连环气囊材质为天然橡胶,由两个或以上圆球体连体形成,每个圆球体中心最大直径外表面设有一个凹环沟,用于安装金属环,连环气囊底部设有气嘴,用于给气囊打气;
所述堵头设有外牙,中间开有可穿透所述连环气囊的气嘴的圆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实体圆形柱体,中心直径略小于所述钢管主体中心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环为光滑圆扁圈,用于控制所述连环气囊在受压过程产生膨胀并且可保护连环气囊与钢管主体内侧产生摩擦。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气囊避震杆,采用气囊的避震方式代替传统弹簧避震,气囊伸缩性好,耐用性强,舒适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不易老化、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气囊避震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的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囊避震杆,用于自行车座的支撑架,包括支撑杆、避震器;
如图1、图2所示,支撑杆10为硬金属实体圆形柱体,中心直径略小于所述钢管主体20中心直径,可穿插入钢管主体内20,起到可伸缩作用,避震器包括了钢管主体20,钢环螺帽21,胶垫40,连环气囊23,堵头23。
如图3所示,钢管主体20为直通的空心圆形柱体,钢管主体20上端设有外牙螺纹,底端内侧设有内牙螺纹27,堵头26设有外牙,中间设有穿透孔。
如图2所示,钢环螺帽21为圆形凹帽内牙套,位于钢管主体20上端,用于固定支撑杆10与钢管主体20并用来定位调节支撑杆的伸缩长度;胶垫40有上胶垫41和下胶垫42,中间均设有穿透圆孔,上胶垫41用于套住支撑杆10底端的凸槽扣,防止气囊23被支撑杆凹槽扣在受压过程压磨损坏;下胶垫42用于套住连环气囊23底部的气嘴32,防止连环气囊23与堵头26摩擦损坏;连环气囊材23质为天然橡胶,由两个或以上圆球体通心连体形成,每个圆球体中心最大直径水平方向的外表面处都设有一个凹环沟36,用于安装金属环24,金属环24为光滑不锈钢圆扁圈,当连环气囊23被支撑杆10受压过程中会产生水平方向膨胀时,连环气囊23表面与钢管主体20内侧接触,产生摩擦,容易将连环气囊磨23损破坏,而金属环24安装于凹环沟36可起到保护、防止摩擦作用,连环气囊23底部设有气嘴32,穿过堵头26中间的圆形孔,方便给予连环气囊打气。
组装气囊避震杆时,支撑杆10的顶端33与车座环扣连接,支撑杆10下端的凹槽扣31套住上胶垫41,从避震器的钢管主体20的上端34口插入管内,用钢环螺帽21固定且定位调节长度;接着,把金属环24安装在连环气囊23的外表面处设有的凹环沟36,然后把连环气囊23从避震器的钢管主体20的下端口35放入管内,气嘴32朝管外方向,把下胶垫42放入管内,最后将带有外牙的堵头26上位到钢管主体20的下端口35并拴紧,气嘴32通过设定的圆孔漏出,即组成气囊避震杆,如图1所示,然后通过电焊与自行车架结合形成。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武坡,未经吴武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76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笔(LM197)
- 下一篇:笔(HX‑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