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粪池治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7975.6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2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花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乌市倩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C02F3/34;C02F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雪峰西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粪池 治理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粪池治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加液装置和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传动盘和搅拌桨,搅拌桨固定于活塞筒外壁,搅拌桨为中空结构;加液装置包括活塞筒,铰合片,活塞和回弹件;活塞头包括基座和橡胶头;搅拌桨两侧外壁下部开设出液孔,铰合片通过弹簧铰链固定于搅拌桨的外壁,片体密封压合于出液孔上,铰合片处于常闭状态;活塞筒顶部中心开设通孔;活塞杆下部设置外螺纹,基座和橡胶头均设有内螺纹通孔;回弹件上端固定于活塞筒顶部,下端固定于基座上部;基座和橡胶头设置滑槽,活塞筒内壁设置滑条。本发明可以均匀投入生物分解剂,快速实现化粪池污水和沉积物的分解,减免清掏,降低污染,避免危险气体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化粪池治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化粪池普遍存在于城市和农村之中,国内对化粪池的管理却不尽完善。按我国惯例,污泥清掏周期一般设计为3~12个月,但许多化粪池污泥清掏周期远大于此,少则3年多则5年,有的甚至一经建起,便再也无人问及,以至造成淤塞。化粪池不及时清掏,部分沉淀了的颗粒与气泡一起上升,造成澄清的污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降低了悬浮物含量(SS)的去除率。沉积物长期堆积,必然减少化粪池有效水容积,降低污水停留时间,有时化粪池由于淤塞,污水在里面几乎没有停留便排了出去,显然不能达到有效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同时由化粪池引发的事故不断,例如池内气体喷出灼伤人体、吸粪时发生爆炸;工人下池清渣时窒息死亡等。
现有市场上在售多种生物分解剂,可以快速地降低化粪池污水的COD和SS指标,以及有效分解化粪池底淤塞的沉积物,抑制臭气和易爆气体产生,减免了人工清掏次数,降低了清掏事故量和清掏对周边的污染。现有的分解剂是直接加入到化粪池中,由于化粪池下层沉积物较厚,分解剂难以均匀分散于化粪池中,影响分解效果,极大地延长了治理周期,降低了治理效果,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分解剂的用量,提高了治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化粪池治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化粪池淤塞严重和清掏困难的技术问题,可以均匀投入生物分解剂,快速实现化粪池污水和沉积物的分解,减免清掏,降低污染,避免危险气体事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化粪池治理装置,包括加液装置和搅拌装置;
搅拌装置包括传动盘和搅拌桨,搅拌桨固定于活塞筒外壁,搅拌桨为中空结构,空腔与活塞筒连通;
加液装置包括活塞筒,铰合片,活塞和回弹件;铰合片包括弹簧铰链和片体;活塞包括活塞柄,活塞杆和活塞头;活塞头包括基座和橡胶头,橡胶头固定于基座底部;搅拌桨两侧外壁下部开设出液孔,铰合片通过弹簧铰链固定于搅拌桨的外壁,片体密封压合于出液孔上,铰合片处于常闭状态;
活塞筒顶部中心开设通孔,活塞杆穿过通孔,活塞柄固定于活塞杆顶部;活塞杆下部设置外螺纹,基座和橡胶头均设有内螺纹通孔,活塞头通过螺纹固定于活塞杆的下部;
回弹件上端固定于活塞筒顶部,下端固定于基座上部;基座和橡胶头设置滑槽,活塞筒内壁设置滑条。
进一步地,搅拌桨底部设置硬质刷毛。
进一步地,基座和橡胶头之间通过胶合层粘结固定。
进一步地,滑条延伸至整个活塞筒的高度。
进一步地,滑条延伸至活塞筒内活塞头的行程高度。
进一步地,回弹件为弹簧或者弹性绳。
进一步地,搅拌桨的数量为4的倍数。
进一步地,出液孔和铰合片一一对应,在搅拌桨的下部两侧外壁沿直线均匀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乌市倩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义乌市倩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79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率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节能生活垃圾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