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导尿仿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30045.6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1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于建勇;韩巨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巨山;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导尿 仿生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导尿仿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导尿是临床上常见的医疗操作之一,导尿管常用于帮助病人收集尿液或帮助术后行动不方便的病人排尿,现有技术的导尿管包括导尿管和设置在导尿管上的气囊,尿液通过导尿管上端的尿液入口进入导尿管从而被引出。现有的额导尿管计量不精确,数据采集手工记录,而且憋尿及反射弧建立需人工控制,由于液体量摄入时间不均衡,使人工控制复杂化,易产生误差及临时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存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导尿仿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使用自动化控制时间与压力结合启动电磁阀门开关,控制方便,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智能导尿仿生装置,包括:导尿囊、控制器和集尿袋,其中:所述导尿囊上端设置有导尿管接口,所述导尿管接口向下部位内设有纳米银滤网,所述导尿囊的中部环导尿囊内壁设有薄膜压力传感器,所述导尿囊的下部环导尿囊内壁设有pH传感器,所述导尿囊的底端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底端设置有流量计,所述导尿囊由连接管穿过控制器连接集尿袋,所述连接管的上端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连接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CPU、电源、液晶显示屏、电源开关、手动按钮、指示灯、设置按钮及USB接口,所述控制器的一侧设有USB接口,所述电源连接CPU、液晶显示屏、电源开关、手动按钮、指示灯、设置按钮,所述CPU连接液晶显示屏、设置按钮和USB接口。
所述导尿管接口的大小可适配通用标准接口。
所述纳米银滤网既可对尿液中的杂质进行拦阻,防止进入导尿囊内,对电磁阀造成阻塞,又能释放纳米银离子,对尿液进行除菌。
所述电磁阀控制导尿囊的导通关系,即控制排尿。
所述指示灯有三个,通过显示不同颜色对控制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指示。
所述手动按钮可在紧急状态下,手动打开电磁阀,进行排尿,防止电磁阀自动控制失效。
所述USB接口,既可通过USB接口对控制器进行充电,又可将控制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导出。
所述液晶显示用以显示尿液的压力值及其它参数,方便查看。
所述控制器的底端设置有流量计,用以计量流入集尿袋中的尿液容量,流量计与控制器电连接,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控制器中。
所述控制器的CPU分别与电磁阀、薄膜压力传感器、pH传感器、设置按钮、流量计电连接,电磁阀接收CPU的控制,薄膜压力传感器、pH传感器、设置按钮、流量计实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至CPU。
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连接控制器的,可对尿囊中尿液的压力进行检测,采用环形布置薄膜压力传感器,可对尿囊内各个点的压力进行采集,通过控制器的CPU进行数据处理运算,精确得到尿液压力值,所述压力值范围设置在0.2KPa-1.0KPa、采集时间为1-2h时,CPU控制电磁阀开启。
所述pH传感器连接控制器对尿囊中尿液的pH值进行检测,通过控制器的CPU进行数据处理运算,精确得到尿液pH值,根据尿液的pH值来判断病人的病情。
一种智能导尿仿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a、控制设置按钮,将薄膜压力传感器压力值范围设置在0.2KPa-1.0KPa、采集时间为1-2h时,CPU控制电磁阀开启;
b、薄膜压力传感器对导尿囊压力进行采集,CPU对采集到的压力数据通过算法运算处理,得到导尿囊压力值,再与设定的电磁阀压力阀值和采集时间进行对比,达到电磁阀压力阀值或采集时间,控制电磁阀自动打开,实现尿液的排放;
c、如未达到压力值或采集时间,则继续监测导尿囊内压力值和采集时间,重复步骤b。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导尿仿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患者使用本装置导尿,可设置单位时间自动排放,同时由压力传感器测定压力启动设定憋尿范围自动激活排放系统;同时具有流量统计和数据采集,达到直观量化;另外还设有pH传感器,根据尿液的pH值来判断病人的病情仿生程度高,解放人工看护的不足;智能型建立憋尿反射弧,以达到患者愈后取下导尿管后可自行憋尿和排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路图;
图4为工作状态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巨山;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未经韩巨山;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00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