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外接眼底成像镜头及眼底图像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1140.8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0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许峰;李强;赵效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3/14 | 分类号: | A61B3/14;A61B3/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王利斌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外接 眼底 成像 镜头 图像 获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机外接眼底成像镜头及眼底图像获取方法,是基于波前编码技术的便携式医疗眼底成像方法以及镜头;成像光路依次为接目物镜、准直镜、波前编码元件、手机镜头;接目物镜和准直镜可将人眼出瞳成像到手机镜头的入瞳,使得人眼出瞳与手机镜头的入瞳匹配;波前编码元件可以校正由于人眼屈光不正导致成像不清晰,利用手机镜头的自动对焦功能拍摄高分辨率清晰视网膜图像,通过对拍摄的电子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即可获得视网膜的像;使用者可以对自身眼睛情况进行无创伤检测,并能随时发现病况及时就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眼底成像镜头及眼底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人眼眼部的眼底视神经是大脑向外延伸的部分,是重要的视觉器官,视网膜作为全身唯一可在活体、无创条件下观察血管及其分布状态的组织,成为了目前诊断眼病以及相关的全身系统性疾病的重要窗口。通常,借助眼底图像可进行眼底疾病或某些全身疾病提供早期诊断或预后判断,因此,高质量的眼底图像获取技术,对眼科疾病或某些全身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眼底的图像可通过眼底相机等仪器进行采集,传统的眼底相机不便于携带且通常景深较浅、此外,眼部的屈光信息不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眼部的形状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屈光不正的类型和屈光不正程度不同,眼球的变形程度不尽相同,眼底形状也相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而基于传统的眼底相机采集眼底的图像应用中,没有考虑不同眼部屈光信息的个体差异,无法实现适应不同眼部屈光信息的眼底图像的针对性采集,进而影响了眼底成像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传统眼底相机不便携带以及传统眼底相机针对不同屈光度眼底成像适应性差的技术问题。具体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机外接眼底成像镜头,包括镜头组、镜筒、用于将所述镜筒装配在手机上的装配连接件,其中所述镜头组装配于所述镜筒中,以物方为左侧,所述镜头组在光轴上从左到右依次包括接目物镜、准直镜和波前编码元件,其中所述接目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所述准直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波前编码元件可沿所述光轴移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波前编码元件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孔径附近或者入瞳附近。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接目物镜与所述准直镜面形结构关于所述接目物镜的像方焦平面对称。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接目物镜由第一双胶合透镜和第二双胶合透镜组成,其中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由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由第二正透镜和第二负透镜胶合而成,第一正透镜和第二正透镜对向放置;所述的准直镜由第三双胶合透镜和第四双胶合透镜组成,其中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由第三正透镜和第三负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由第四正透镜和第四负透镜胶合而成,第三正透镜和第四正透镜对向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正透镜、第二正透镜、第三正透镜以及第四正透镜的半径、厚度以及口径参数都相等;所述的第一负透镜、第二负透镜、第三负透镜以及第四负透镜的半径、厚度以及口径参数都相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波前编码元件包括相位掩模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将所述镜筒装配在手机摄像头上的装配连接件包括吸盘、卡槽、双面胶、磁铁。
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目物镜的焦距f满足:20mmf40mm,f超出上限不利于系统小型化,超出下限不利于像差的消除和系统像方远心的控制;为了便于消色差负透镜的玻璃材料应满足如下条件:所述第一负透镜和第二负透镜的玻璃折射率n满足:1.6n11.8,所述第一负透镜和第二负透镜的玻璃阿贝数v满足:15v1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11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