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鉴别检测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双标记探针实时荧光PCR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1405.4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1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袁小远;王友令;于可响;艾武;亓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鉴别 检测 血清 型禽腺 病毒 标记 探针 实时 荧光 pcr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鉴别检测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双标记探针实时荧光PCR方法。该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首先根据禽腺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FAV‑FQ‑F、FAV‑FQ‑R和探针P;然后提取FAV病毒DNA,采用超纯水溶解;最后采用设计的引物和探针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快速灵敏准确地检测血清4型FAV,极大地缩短检测时间,可区分同期流行其他的主要血清型;同时避免了普通PCR的假阴/阳性情况,具有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FAV样品的实验室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禽腺病毒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鉴别检测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双标记探针实时荧光PCR方法。
背景技术
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V)根据抗原性差异可以分为3个群,其中Ⅰ群是传统的禽腺病毒,包括从鸡分离到的12个血清型(FAV1-12)、火鸡2个血清型、鹅3个血清型和鸭2个血清型。禽腺病毒能引起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肌胃糜烂等病变。自2015年6月开始,山东省部分地区的肉鸡中爆发了一种以死亡快、死亡率高、剖检以心包积液为主要病变特征的传染病。该病的传染速度很快,感染的宿主也扩大到蛋鸡、麻鸡、白羽肉鸡、三黄鸡、土鸡等品种。经鉴定,确定病原为Ⅰ群禽腺病毒。血清分型表明山东地区流行的禽腺病毒主要是血清4型和8a/b型,造成鸡群的死亡率较高,发病急、传播快。
荧光探针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融汇PCR和DNA探针杂交技术的优点,直接探测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根据PCR反应的酶动力学特点,获得DNA模板的准确定量结果。该技术整个实验过程均在完全闭管的状态下进行,无需PCR后处理和冗长的电泳、紫外或染色检测,解决了常规PCR实验不能准确定量、操作繁复、污染环境等问题。Real-timePCR可以准确定量出0~10个拷贝的病原体,特异性强,定量范围极宽,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中国专利申请CN105907893A提供了一种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采用的TaqMan-MGB探针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对AT含量高的序列设计有帮助,条件要求苛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鉴别检测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双标记探针实时荧光PCR方法,该方法可快速灵敏准确地检测血清4型FAV,极大地缩短检测时间。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鉴别检测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双标记探针实时荧光PCR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禽腺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FAV-FQ-F、FAV-FQ-R和探针P;
(2)提取待检FAV病毒DNA,采用超纯水溶解;
(2)采用设计的引物和探针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引物的序列为:
FAV-FQ-F,如SEQ ID NO1所示: 5'-CTAGGGTTCTGAACTTTG -3',
FAV-FQ -R,如SEQ ID NO2所示:5'-CGGTAAACATTTCAAGGA-3';
所述探针的序列为:
探针P,如SEQ ID NO3所示: 5'- (FAM)TGACGCCAGTTTCGCTTTCG (Eclipse) -3'。
进一步的,所述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为:Premix Ex Taq™ (Probe qPCR) 12.5μL 、引物FAV-FQ-F (10 μM) 0.5μL、 引物FAV-FQ -R (10 μM) 0.5 μL 、Probe (5 μM) 1μL、 DNA 模板2μL、 ddH2O 8.5μ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14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