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刀具用高耐磨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1774.3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0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彬;赵振法;刘建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22C29/02 | 分类号: | C22C29/02;C09D123/34;C22C1/05;C22C1/10;C09D171/02;C09D101/28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苗强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刀具 耐磨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刀具用高耐磨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材料的原料由基料、晶粒细化剂和增强剂组成,其中,基料由纳米碳化钛、纳米氮化钛、碳化钨、碳化铌、铜粉和钴粉,晶粒细化剂由碳化铬、硼化锆、氧化铈、碳化钼和氮化镁组成,增强剂为纳米晶勃姆石、氮化锰和氮化铝混合而成。本发明制备的合金材料的硬度最高可达到HRA112.7,抗弯强度最高可达3017N/mm2,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能,从而可以有效的延长所加工刀具的寿命以及提高刀具的切削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合金材料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刀具用高耐磨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刀具作为切削过程的直接执行者,在工件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磨损和破损等现象,特别是在高速切削中,刀具的磨损尤为严重。高速难加工材料时,由于切削温度很高,刀具的扩散磨损成为刀具的主要磨损机理之一。
磨损后的刀具寿命急剧下降,工件表面粗糙度上升,工件的尺寸往往会超出设计公差。虽然及时换刀可以解决部分工件精度的不足的问题,但对于加工航空航天、新型模具等难加工材料,特别涉及到有国防要求的大型或精密零件,过频的换刀会增加整体零件的重复定位误差,达不到设计要求。
硬质合金应用于制造业的加工刀具,具有硬度高、良好的高温性能和优秀的耐磨性能,号称工业的牙齿,做为金属切削用合金随着组分变化衍生出针对各种材质牌号。
碳化钨基硬质合金由于其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红硬性,被广泛地用作切削刀具、矿山工具和耐磨零件等,从冲击韧性和耐磨性综合要求而言,低钴粗晶粒合金结构能满足这种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对金属陶瓷在性能方面的改进仍不理想,现有金属陶瓷的洛氏硬度和抗弯强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刀具用高耐磨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材料中加入了晶粒细化剂,从而在烧结时抑制了晶粒的生长,从而提高了硬质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其中添加有增强剂,也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合金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能。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刀具用高耐磨合金材料,该合金材料的原料由基料、基料重量6-8%的晶粒细化剂和基料重量4-5%的增强剂组成,其中,按照重量比,基料由55-60份的纳米碳化钛、8-12份的纳米氮化钛、12-14份的碳化钨、7-9份的碳化铌、5-7份铜粉和3-5份钴粉,晶粒细化剂由5-7份的碳化铬、4-5份的硼化锆、2-3份的氧化铈、1-2份碳化钼和1-2份的氮化镁组成,增强剂为12-16份的纳米晶勃姆石、4-6份的氮化锰和2-3份的氮化铝混合而成。
所述晶粒细化剂中还含有1-2份的碳化铍。
所述增强剂中还含有0.5-1份的纳米碳化硅。
上述刀具用高耐磨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上述的比例分别称取各材料混合磨粉,并在氢气氛围中还原得到贫碳合金粉末,再将贫碳合金粉末压制成型后真空烧结,从而得到预烧结基体;
2)对得到的预烧结基体在氢气氛围中,在1480-1500℃进行渗碳处理110分钟,得到渗碳后的硬质合金材料;
3)将渗碳后的硬质合金材料放入模具中进行烧结,从而得到产品;
在将渗碳后的硬质合金材料放入模具中烧结之前,预先在模具的内壁涂覆一层保护涂料,该保护涂料由有机基体、有机基体重量5-7%的钛白粉以及有机基体重量12-16%的添加剂混合而成,其中,添加剂为石墨、碳化硅粉和硼化锆以1:5:10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有机基体为氯磺化聚乙烯、聚氧丙基甘油醚、醋酸乙酯、羧甲基纤维素、正丁醇和吐温-80以8:6:35:4:12:7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所述烧结为多段式烧结,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理工学院,未经洛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17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