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固有荧光核苷酸超灵敏同时检测多种DNA糖基化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2696.9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3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阳;唐波;张艳;李琛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2 | 分类号: | C12Q1/682;C12Q1/3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薛鹏喜 |
地址: | 25001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固有 荧光 核苷酸 灵敏 同时 检测 多种 dna 糖基化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固有荧光核苷酸超灵敏同时检测多种DNA糖基化酶的方法。本发明通过2‑氨基嘌呤和吡咯‑脱氧胞苷作为荧光基团,DNA分子作为固有猝灭剂,结合外切酶协助的循环信号放大同时检测多种DNA糖基化酶的快速、灵敏的荧光方法,不需要额外的荧光基团和猝灭基团标记,不仅达到实现简单、直观、高灵敏度、检测实际样本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多种DNA糖基化酶同时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DNA糖基化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固有荧光核苷酸超灵敏同时检测多种DNA糖基化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内源性DNA损伤是各种内部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会引起DNA突变和复制错误,进一步引发癌症。碱基切除修复(BER)是处理由氧化、烷基化和脱氨基所引起的内源性DNA碱基损伤的主要修复途径。BER通路由DNA糖基化酶引发,它可以催化损伤/错配碱基的切割,并产生作用于下游BER修复过程的脱嘌呤/脱嘧啶位点。
DNA糖基化酶的异常表达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对DNA糖基化酶的准确检测对于了解DNA损伤修复过程和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传统的DNA糖基化酶检测方法中,放射性标记的方法灵敏度偏低,而且同位素标记探针会引起放射性污染;凝胶电泳方法灵敏度低,需要样品量大,对操作技巧要求高,不适合定量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印迹法需要与蛋白结合的特异性抗体,操作步骤繁琐。色谱法定性能力较差,当被分离物极性相差较小时分离效果不好,洗脱时使用溶剂较多,造成溶剂浪费;链霉亲和素顺磁珠捕获技术需要分离步骤,操作程序复杂,无法进行均相检测,并且标记较为昂贵。荧光方法具有安全、简单、灵敏度高的独特优点。然而,荧光方法依赖于用荧光团和猝灭剂进行外部标记,用于均相测定,涉及到复杂的设计且费用高。此外,目前所报道的荧光方法仅能检测到单一类型的DNA糖基化酶。事实上,所有的哺乳动物会表达多种DNA糖基化酶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每种DNA糖基化酶具有底物特异性。多种DNA糖基化酶,如hOGG1和UDG,都参与BER途径处理内源性DNA碱基损伤,而hOGG1和UDG的异常表达对于分析多种类型的癌症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开发同时检测多种DNA糖基化酶的方法,能为解释DNA损伤修复过程和提高早期临床诊断准确性提供新机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固有荧光核苷酸超灵敏同时检测多种DNA糖基化酶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2-氨基嘌呤(2-AP)和吡咯-脱氧胞苷(P-dC)作为荧光基团,DNA分子作为固有猝灭剂,结合外切酶协助的循环信号放大同时检测多种DNA糖基化酶的快速、灵敏的荧光方法,不需要额外的荧光基团和猝灭基团标记,不仅达到实现简单、直观、高灵敏度、检测实际样本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多种DNA糖基化酶同时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同时检测多种DNA糖基化酶的探针组合,包括:双功能DNA探针、触发探针1、触发探针2、2-AP信号探针和P-dC信号探针;
所述双功能DNA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触发探针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触发探针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2-AP信号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P-dC信号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探针组合在制备同时检测多种DNA糖基化酶的试剂盒或芯片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同时检测多种DNA糖基化酶的试剂盒,该试剂盒中包含上述的探针组合。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试剂盒中还包括:反应缓冲液、Nb.BtsI内切酶和Lambda核酸外切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师范大学,未经山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26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