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乒乓切换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3362.3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1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幸锋;杨丹;高超云;陈志伟;黄文星;金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34;H04W2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乒乓 切换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抑制乒乓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判断获知第一小区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发生乒乓切换的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发生乒乓切换的第二小区的网络信号强度;
获取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邻区频率特定偏差、邻区个性偏移、预设迟滞参数和预设门限参数;
若判断获知满足:网络信号强度+邻区频率特定偏差+邻区个性偏移-预设迟滞参数>预设门限参数,则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乒乓切换抑制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专网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公网小区;
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乒乓切换抑制处理,包括:
若判断获知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是所述第二小区的网络,则将所述移动终端接入的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
若判断获知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是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则将所述移动终端的网络仍驻留在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判断获知所述移动终端携带预设标识,则禁止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第二小区的网络;其中,所述预设标识为判断获知所述移动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发生乒乓切换的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向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室分高层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全部移动终端发生乒乓切换的总次数,以及所述全部移动终端发生正常切换的总次数;
根据公式:HO-rate=HO-pp/HO-sum,计算所述室分高层小区的乒乓切换比例;其中,HO-rate为所述室分高层小区的乒乓切换比例,HO-pp为所述全部移动终端发生乒乓切换的总次数,HO-sum为所述全部移动终端发生正常切换的总次数;
若判断获知所述室分高层小区的乒乓切换比例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将所述室分高层小区判定为专网小区,并将所述专网小区作为所述第一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统计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专网小区的各个邻区与所述专网小区发生乒乓切换的次数;
按照所述次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对所述各个邻区进行排序,将排序靠前的N个所述邻区作为所述专网小区对应的公网小区,并将所述公网小区作为所述第二小区;
其中,N满足如下条件:
HO-ppi为第i个所述邻区与所述专网小区发生乒乓切换的次数,M为与所述专网小区发生乒乓切换的小区的总个数,P为第三预设阈值。
5.一种抑制乒乓切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若判断获知第一小区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发生乒乓切换的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发生乒乓切换的第二小区的网络信号强度;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邻区频率特定偏差、邻区个性偏移、预设迟滞参数和预设门限参数;
处理单元,用于若判断获知满足:网络信号强度+邻区频率特定偏差+邻区个性偏移-预设迟滞参数>预设门限参数,则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乒乓切换抑制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专网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公网小区;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若判断获知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是所述第二小区的网络,则将所述移动终端接入的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
若判断获知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是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则将所述移动终端的网络仍驻留在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防回切单元,用于若判断获知所述移动终端携带预设标识,则禁止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第二小区的网络;其中,所述预设标识为判断获知所述移动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发生乒乓切换的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向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336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