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控制策略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4182.7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1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徐黎明;杨法宝;尹吉;胡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3/02 | 分类号: | F02D13/02;F02D41/00;F02D41/14;F02D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可变 气门 机构 控制 策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控制策略,所述控制策略包括:发动机上电后,所述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自学习以确定当前位置;若自学习成功,所述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处于最大升程位置,为发动机启动做准备,根据启动温度确定调节方式,其中常温启动时,由最大升程位置向最小升程位置调节,低温启动时,从最大升程位置调节到同缸的两气门升程差最大的位置;若自学习失败,进入预备启动模式;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进入CVVL控制模式;发动机下电。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策略,利用同缸两气门升程异步对燃烧的改善,有利于燃气快速充分混合,可以有效地改善低温启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控制策略。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低排放和环保已经成为发动机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传统汽油发动机通过改变节气门调节进气量的大小来改变发动机负荷的大小,在小负荷工况下,节气门开度很小,节气门后真空度很大,发动机换气过程的泵气损失很大,这就是汽油机工作效率比柴油机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提升发动机的效率,提出了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相关技术中,由于系统中零部件的加工公差,不可避免会给气门升程的一致性带来影响,且由于系统配合间隙及各个零部件的变形,会产生升程差值,使得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实际功效率与设计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控制策略以改善低温启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控制策略,所述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同缸的两个气门所对应的偏心轮的型线不同,所述控制策略包括:发动机上电后,所述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自学习以确定当前位置;若自学习成功,所述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处于最大升程位置,为发动机启动做准备,根据启动温度确定调节方式,其中常温启动时,由最大升程位置向最小升程位置调节,低温启动时,从最大升程位置调节到同缸的两气门升程差最大的位置;若自学习失败,进入预备启动模式;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进入CVVL控制模式;发动机下电。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开始自学习以确定当前位置包括:控制单元发出指令,从初始位置运动到最小升程位置,再运动到最大升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设置为在最大升程位置时所述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滚轮组件对所述偏心轮的合力方向过所述偏心轴的轴心,以在自学习成功后,将所述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自锁在最大升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预备启动模式包括检测偏心轴的位置,控制单元推算出当前的升程值,结合此升程值对应的节气门开度启动发动机。
进一步地,所述预备启动模式还包括启动发动机后所述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进行最大升程自学习。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进入CVVL控制模式包括:在加速工况下,将升程增大;在减速工况下,根据负荷调节至当前负荷对应的最小升程位置;在制动工况下,将升程调节到最大,并关闭节气门;在怠速工况下,则将升程调节到最小。
进一步地,在加速工况下,将升程增大至接近最大升程90%的位置,再逐步调节至接近最大升程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发动机下电后还包括步骤:熄火前所述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先学习至最小升程位置,发动机停机时,所述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学习至最大升程位置,到达最大升程时,所述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自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控制策略具有以下优势:
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控制策略,通过同缸气门升程差调节到最大,两股流速不同的气流进入燃烧室会形成涡流,有利于燃气快速充分混合,可以有效地改善低温启动,且利用同缸两气门升程异步对燃烧的改善,中小负荷燃烧更充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41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气回收节水系统
- 下一篇:辅助动力装置分圈供油的点火燃油流量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