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蒎烷醇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4703.9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3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战鏖;侯峰;钱正刚;裴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香日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50 | 分类号: | C07C29/50;C07C35/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蒎烷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2‑蒎烷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以α‑蒎烯或含有少量β‑蒎烯的松节油为起始原料,在催化量的催化剂存在下,于常压或低压0.1‑1.0MPa的氧气或者空气压力下,以一种脂肪族仲醇或脂环族仲醇为还原剂兼作溶剂,在60‑150℃反应温度下反应直接得到2‑蒎烷醇或/和α‑松油醇。本发明的特点是:1)本发明中的催化剂具有催化转移氢化的作用。2)碱性物质的少量加入有利于2‑蒎烷醇的选择性的提高。3)反应是一锅完成的;4)使用空气或者氧气作为氧化剂;是清洁、环保的试剂;5)催化剂是催化量的;6)过量的仲醇及部分未反应的蒎烯回收后可以循环使用;7)调节反应条件,还可以同时得到α‑松油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蒎烷醇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2-蒎烷醇是合成芳樟醇的重要方法之一的α-蒎烯路线中的重要中间体。由于芳樟醇广泛应用于各种日用香精和食品香精的配方之中,是香水香精、家化产品香精等香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香料产品,也用于调配食用香精。它的各种羧酸酯类也是重要的香料。同时芳樟醇还是合成维生素A、维生素E及维生素K等医药产品的重要原料。每年芳樟醇及其衍生物、酯和用于维生素等医药化工产品生产的数量约5万吨。因此2-蒎烷醇的合成也受到广泛的重视。
Fisher G.S.等人在J.Am.Chem.Soc,1953,75(18)3675中披露,α-蒎烯(I)在镍、钯等催化剂存在下于30-150℃,2.0-5.0MPa压力下经催化氢化,转化成以顺式蒎烷为主的蒎烷(II);蒎烷不经分离直接通入空气或氧气氧化,在90-120℃常压或低压下进行,得到含顺式及反式蒎烷氢过氧化物(III)20-60%的氧化液。蒎烷氢过氧化物经过硫化钠的碱溶液或者催化氢化还原成为相应的2-蒎烷醇(IV)。其反应式如下:
工业上也是使用上述路线经历3步合成2-蒎烷醇。
Risco R.等人在专利US3723542(1973)中披露一种由经由蒎烯加氢得到的顺式蒎烷合成2-蒎烷醇的方法。在110-115℃,蒎烷(顺式体含量92-97%)和50%氢氧化钠的混合液,在催化量的自由基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等作用下,通氧气8小时,蒎烷转化率23%,按照消耗的蒎烷计,收率67%。从蒎烷一步氧化直接得到2-蒎烷醇的方法是更便捷的合成途径,更符合环保和绿色合成的理念。但通常氧化产物中存在10%左右的2-蒎烷氢过氧化物等过氧化物,因此反应过程中的还原处理会是必须的。过程还是与三步反应差别不大。因此人们对于2-蒎烷醇的合成方法的探索依旧有强烈的兴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2-蒎烷醇的合成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2-蒎烷醇的合成方法,其是以α-蒎烯或含有少量β-蒎烯的松节油为起始原料,在催化量的催化剂存在下,于常压或低压0.1-1.0MPa的氧气或者空气压力下,以一种脂肪族仲醇或脂环族仲醇为还原剂兼作溶剂,在60-150℃反应温度下反应直接得到2-蒎烷醇或/和α-松油醇;其反应式如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剂是β-二羰基化合物的过渡金属配合物或β-二羰基化合物的金属配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β-二羰基化合物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为乙酰丙酮合钴(II)或苯甲酰丙酮合钴(II)。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β-二羰基化合物的金属配合物β-二羰基化合物的C1-位、C3-位取代的乙酰丙酮、苯甲酰丙酮或乙酰丙酮酸酯。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剂负载在离子交换树脂、硅胶或活性炭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脂肪族仲醇为异丙醇、仲丁醇或2-辛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香日化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香日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47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