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材料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34932.0 | 申请日: | 2017-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9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郁海丰 |
主分类号: | C08L33/26 | 分类号: | C08L33/26;C08L71/02;C08K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材料 聚乙烯酰胺 纳米氧化镁 聚乙二醇 氢氧化锂 原料制备 重量份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材料及其应用,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乙烯酰胺20‑30份、纳米氧化镁10‑20份、纳米氢氧化锂5‑15份、聚乙二醇5‑15份。本发明提供的电子材料性能优异,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材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三维打印技术是指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叠加,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二维实体的技术,与传统的去除材料的加工技术不同,因此又称为添加制造或立体印刷。
近年来,研究者进一步结合生物工程技术,将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提出了所谓的概念。是指采用印刷的方式包括丝网印刷、喷墨印刷等技术将生物活性成分包括蛋白质、和细胞及一些营养成分等定点沉积到二维或三维支架上,在生物传感、药物筛选、组织工程等领域开发新的应用产品。其中,喷墨打印技术高速打印微小的墨滴,而且打印过程中不产生高温,并可以根据正常组织中的细胞分布情况在三维微观结构中的特定位点打印细胞,因此由其打印的三维复合体更加接近活体组织的结构。另外,作为基材的二维或三维支架也同样可用生物印届方法制备。
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与渗透融合的特点,它处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与印刷技术的交汇点,为组织工程学突破二维研究的局限性,在三维尺度上精确控制与人体组织、器官相似的三维构造体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材料及其应用。
本发明通过下面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子材料,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乙烯酰胺20-30份、纳米氧化镁10-20份、纳米氢氧化锂5-15份、聚乙二醇5-15份。
优选地,所述的电子材料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乙烯酰胺25份、纳米氧化镁15份、纳米氢氧化锂10份、聚乙二醇10份。
优选地,所述的电子材料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乙烯酰胺20份、纳米氧化镁10份、纳米氢氧化锂5份、聚乙二醇5份。
优选地,所述的电子材料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乙烯酰胺30份、纳米氧化镁20份、纳米氢氧化锂15份、聚乙二醇15份。
本发明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材料性能优异,适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具体介绍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
实施例1
所述的电子材料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乙烯酰胺25份、纳米氧化镁15份、纳米氢氧化锂10份、聚乙二醇10份。
实施例2
所述的电子材料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乙烯酰胺20份、纳米氧化镁10份、纳米氢氧化锂5份、聚乙二醇5份。
实施例3
所述的电子材料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乙烯酰胺30份、纳米氧化镁20份、纳米氢氧化锂15份、聚乙二醇1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郁海丰,未经郁海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49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