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35551.4 | 申请日: | 2017-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7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贝贝;高廷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M1/18 | 分类号: | H04M1/18;H05K7/2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李龙,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缓冲 新型 机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配件、手机壳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
背景技术
手机壳,按质地分有皮革,硅胶,布料,硬塑,皮套,金属,软塑料,绒制,绸制等品类。不仅作为装饰品让您的手机成为一道风景,更能保护手机,防摔、防刮、防水和防震。
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手机壳一般通过加厚其厚度一起到相应的减震缓冲效果,但通过加厚的方式使得手机在跌落时还是会出现硬性撞击,起到的减震缓冲效果较弱,且手机壳加厚后,使得所包裹的手机在使用时散热受到阻碍,手机使用时所产生的热量不易挥散,不利于手机的使用。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手机壳一般通过加厚其厚度一起到相应的减震缓冲效果,但通过加厚的方式使得手机在跌落时还是会出现硬性撞击,起到的减震缓冲效果较弱,且手机壳加厚后,使得所包裹的手机在使用时散热受到阻碍,手机使用时所产生的热量不易挥散,不利于手机的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其中,该手机用缓冲吸能的新型手机壳包括有:
手机壳体、摄像头通孔、梯形散热孔、弹性条、六边形块、圆形块、吸能弹簧、六边形通孔和缓冲吸能装置;
所述手机壳体背面上开设有若干处有序排列的六边形通孔;且手机壳体背面左上角处开设有一处摄像头通孔;所述手机壳体背面左右两侧均分别开设有六处梯形散热孔;所述手机壳体内壁面上连接有若干根弹性条;所述弹性条底端面与圆形块的顶端面相粘合;所述圆形块的下方通过吸能弹簧连接有六边形块;所述六边形块和圆形块与吸能弹簧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所述六边形块、圆形块和吸能弹簧共同组成缓冲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吸能装置的数量与所开设的六边形通孔的数量成正比。
进一步的,所述手机壳体背面采用蜂窝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六边形块与六边形通孔之间微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吸能弹簧采用锥形弹簧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本发明手机壳为硬性壳体。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手机壳体背面采用蜂窝式结构,且本发明手机壳为硬性壳体,通过其蜂窝结构设计使得该手机壳在使用最少的用料情况下,得到较佳的强度性能保证手机壳的使用质量,且手机壳体背面开设有若干处有序排列的六边形通孔和六处梯形散热孔,使得本发明手机壳在使用状态时,通过所开设的六边形通孔和梯形散热孔,起到优异的散热性能。
2.本发明手机壳体在使用状态下,手机嵌入手机壳体内,通过手机的挤压使缓冲吸能装置从手机壳体背面所开设的六边形通孔弹出,且组成缓冲吸能装置之一的圆形块的顶端面与手机壳体内壁所连接的弹性条底端面相粘合,可防止缓冲吸能装置丢落,且缓冲吸能装置由六边形块、圆形块和吸能弹簧共同组成,且吸能弹簧采用锥形弹簧结构,可通过锥形结构的吸能弹簧起到优异的减震吸能效果,实现柔性撞击,且当缓冲吸能装置弹出后,其所配合的六边形通孔并无遮挡,在起到优异的减震吸能效果同时起到优异的散热性能。
3.本发明六边形块与六边形通孔之间微过盈配合,可在本发明未使用时,将组成缓冲吸能装置之一的六边形块配合嵌入在手机壳体背面所开设的六边形通孔内,减少手机壳的占用空间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未使用状态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未使用状态轴视左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未使用状态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未使用状态正面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未使用状态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未使用状态缓冲吸能装置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使用状态背面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使用状态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使用状态正面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缓冲吸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手机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缓冲吸能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55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智能手机感应位移实验的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虚拟手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