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复合超分子纳米纤维自组装体系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436059.9 申请日: 2017-06-09
公开(公告)号: CN107446052A 公开(公告)日: 2017-12-08
发明(设计)人: 钟超;安柏霖;崔孟奎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9/00 分类号: C07K19/00;C12N15/62;C12N15/70;B82Y30/00;B82Y40/00
代理公司: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代理人: 翁若莹,王婧
地址: 200120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多功能 复合 分子 纳米 纤维 组装 体系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蛋白自组装,基因工程技术和多功能超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利用一种自组装蛋白质分子制作结构复杂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超分子泛指一类利用氢键、疏水作用力、π-π共轭以及范德华力等微弱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将大量单体聚集在一起并维持相对稳定结构的物质1。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通过调控离散单体自组装形成功能化一维纳米纤维材料,比如生命体内维持细胞生存并协助细胞运动的微管及肌动纤维,即是通过单体与单体间微弱的氢键作用力,自组装形成的一维纳米纤维材料。调控单体自组装形成超分子纳米结构不仅有助于生命体中小分子物质发挥特定功能,而且在高分子化学,纳米科技以及材料科学领域也具备深刻的科学启迪意义。在此引导下,人类已经发展出多种多样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并且在仿生矿化2,3,纳米电子器件4,5,再生医学6,7以及能源材料8,9等领域取得众多的突破。

当前人工的超分子材料体系主要是基于合成的可自组装的化合物小分子以及天然蛋白质或者人为设计的短肽,比如①利用合成的小分子自组装形成活性可控的纳米纤维10;②利用基因工程化的蚕丝蛋白发展嵌段纳米纤维11;③通过可迅速形成纤维的凝胶因子发展自分类纤维网络12;④借助烷基化多肽这类双亲性分子制作功能性纤维材料2;⑤通过β折叠的多肽构建多功能性纳米纤维13;⑥依靠基因工程的淀粉样蛋白自组装形成生物纳米材料14。然而以上这些方法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结构,却不能够很好的兼顾结构与功能性的统一,往往是实现了结构的多样化却忽视了其作为材料应具备的功能性,因而其实用价值大打折扣。

1.Webber,M.J.;Appel,E.A.;Meijer,E.W.;Langer,R.,Supramolecular biomaterials.Nature Materials 2016,15,13-26.

2.Hartgerink,J.D.;Beniash,E.;Stupp,S.I.,Self-assembly and mineralization of peptide-amphiphile nanofibers.Science 2001,294,1684-1688.

3.Ryu,J.;Kim,S.W.;Kang,K.;Park,C.B.,Mineralization of Self-assembled Peptide Nanofibers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Ion Batteries.Adv Mater 2010,22,5537-5541.

4.Jin,W.;Fukushima,T.;Niki,M.;Kosaka,A.;Ishii,N.;Aida,T.,Self-assembled graphitic nanotubes with one-handed helical arrays of a chiral amphiphilic molecular graphene.P Natl Acad Sci USA 2005,102,10801-10806.

5.Yamamoto,Y.;Fukushima,T.;Jin,W.S.;Kosaka,A.;Hara,T.;Nakamura,T.; Saeki,A.;Seki,S.;Tagawa,S.;Aida,T.,A glass hook allows fishing of hexa-peri-hexahenzocoronene graphitic nanotubes:fabrication of a macroscopic fiber with anisotropic electrical conduction.Adv Mater 2006,18,1297-1300.

6.Shah,R.N.;Shah,N.A.;Lim,M.M.D.;Hsieh,C.;Nuber,G.;Stupp,S.I., Supramolecular design of self-assembling nanofibers for cartilage regeneration.P Natl Acad Sci USA 2010,107,3293-329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技大学,未经上海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60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