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控全自动电压互感器绕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7914.8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83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吴亚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柳航汽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4 | 分类号: | H01F41/04;H01F41/06;H01F4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2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 全自动 电压互感器 绕线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控全自动电压互感器绕线机,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数控全自动电压互感器绕线机,包括相对设置在工作台上的靠板、设置在所述靠板之间的绕线装置、以及设置在绕线装置上方的排线装置,所述绕线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组导向轮、与所述导向轮相切的滚轮、固定在所述滚轮一侧的齿圈、以及与所述齿圈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导向轮之间安装绕线筒,所述排线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绕线筒上方的丝杆、与丝杆一端连接的伺服电机、安装在丝杆上的导向架、以及与所述导向架连接的导线杆,所述导线杆上设置金属导线,所述工作台对应绕线筒的一侧设置有送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压互感器绕线机。
背景技术
线圈是电压互感器的一个重要的部件,它的质量好坏,性能高低直接影响电压互感器的使用效果,绕线成本又直接影响到线圈的制造成本。传统的电压互感器绕线机如公告号为“CN 103151164 B”的中国发明专利所示,其工作过程是:将对开式的绕线辊拆开,套在铁芯上组合成整体,将上支撑板旋转打开,将绕线辊设置在导向轮上,并使上、下支撑板上的导向轮与绕线辊上的滚轮相切,绕线辊上的齿圈与下支撑板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启动电机,主轴旋转带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使与从动齿轮相啮的驱动齿轮旋转,驱动齿轮带动绕线辊旋转,与此同时,排线装置工作,带动导向夹和导向杆在丝杆上来回移动,使导线从绕线辊左端缠绕至右端,包覆绝缘纸后,又从右端缡绕至左端,如此循环,完成绕线后,拆开绕线夹,使导线和绝缘纸套在铁芯上制成线圈。
传统电压互感器存在的缺点是:1、需要人工包覆绝缘纸,其工作效率非常低下,并且难以保证质量;2、完成绕线后,需要人工将上支撑板旋转打开,再将取线圈取下,其取线圈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送纸和分离线圈功能的数控全自动电压互感器绕线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数控全自动电压互感器绕线机,包括相对设置在工作台 上的靠板、设置在所述靠板之间的绕线装置、以及设置在绕线装置上方的排线装置,所述绕线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组导向轮、与所述导向轮相切的滚轮、固定在所述滚轮一侧的齿圈、以及与所述齿圈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导向轮之间安装绕线筒,所述排线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绕线筒上方的丝杆、与丝杆一端连接的伺服电机、安装在丝杆上的导向架、以及与所述导向架连接的导线杆,所述导线杆上设置金属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对应绕线筒的一侧设置有送纸装置,所述送纸装置包括通过滚筒安装在工作台一侧的绝缘纸、一组用于绷紧绝缘纸的第一动力胶辊组、至少一对用于传送绝缘纸的第二动力胶辊组、以及安装于所述绕线筒上方的压纸刷,所述第二动力胶辊组对应上端的胶辊一端安装有胶辊私服电机、对应下端的胶辊一端安装有胶棍气缸,所述第二动力胶辊组一侧设置裁纸装置;
首先利用所述胶棍气缸使第二动力胶辊组夹紧绝缘纸,其次利用所述胶辊私服电机带动第二动力胶辊滚动,将绝缘纸传送至金属导线下方,第三利用所述裁纸装置将绝缘纸裁断,第四再利用所述胶棍气缸使第二动力胶辊组松开绝缘纸,第五利用所述压纸刷压紧绝缘纸,最后利用转动驱动齿轮带动绕线筒同步进行绕制金属导线和绝缘纸。
所述的数控全自动电压互感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上方安装四爪卡盘,所述导向轮分别安装在四爪卡盘的卡爪上与滚轮相切, 并且其中一个靠板通过下端安装有丝杆和靠板电机可滑动的安装于工作台上。
所述的数控全自动电压互感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裁纸装置包括无杆气缸、以及安装在无杆气缸的滑动块上的刀片。
所述的数控全自动电压互感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胶辊与绕线筒之间设有纸道。
所述的数控全自动电压互感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胶辊为二对,所述胶辊私服电机通过皮带带动另外一对第二动力胶辊转动,所述裁纸装置安装于二对所述第二动力胶辊之间。
所述的数控全自动电压互感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纸刷后端通过连接杆架与压纸气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柳航汽配有限公司,未经乐清柳航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79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控制合模顺序的模具
- 下一篇:一种纳米注塑手机美工线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