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源模组及取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37973.5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0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林时选;林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菱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028 | 分类号: | H04N1/028;H04N1/031;F21S8/00;F21V19/00;F21V8/00;F21V7/04;F21V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内***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模组 发光二极管 取像装置 入光面 成像模组 感测模组 出光面 光导杆 物件 基板 光线成像 投射光线 轴线排列 邻接 光轴 反射 并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及一种取像装置;光源模组包含一基板、一光导杆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光导杆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出光面邻接于入光面。发光二极管沿着一第一轴线排列于基板上并朝向入光面投射光线,且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光轴与所述第一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0.5毫米。取像装置包含前述光源模组、一基座、一成像模组及一感测模组,光源模组安装于基座中并朝向一物件发出光线;成像模组安装于基座中,并用以将物件反射的光线成像于位在基座另一侧的感测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用于阅读或识别印刷或书写文字或者用于识别图形的方法或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线型影像感测器的光源模组及取像装置。
背景技术
接触式影像感测器(contact image sensor)为线型影像感测器的一种,主要应用于扫描器、传真机以及多功能事务机,以将平面的图像或文件扫描成电子格式,以便于储存、显示或传输。
接触式影像感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光源所产生的光线照射到待扫描的稿件上,经过稿件反射光线,并利用一镜片组将所述反射光线聚集于感光件上;利用感光件将光的信号改变为电的信号,进而产生类比或数字像素(pixel)资料。
目前市面上一般用于接触式影像感测装置中的光源主要提供一白光以照射物件;然而,以蓝光发光晶粒搭配黄色萤光粉来产生白光的发光二极管因演色性不佳将致使成像品质不佳。
发明内容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模组,供应用于取像装置中;光源模组包含一基板、一光导杆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光导杆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出光面邻接于入光面。发光二极管设于基板上并沿着一第一轴线排列并朝向入光面投射光线,每个发光二极管的一光轴与第一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0.5毫米。其次,第一轴线平行于出光面的法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光源模组中的发光二极管配合产生一白色光线,且在光源模组的发光二极管中,排列最邻近出光面的发光二极管供产生波长介于606~626纳米的光线,排列次邻近于出光面的发光二极管供产生波长介于508~555纳米的光线,排列最远离出光面的发光二极管供产生波长介于450~480纳米的光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光导杆多个微棱镜,形成于光导杆的一底面上,底面相对于出光面;微棱镜的布设密度与其布设位置所接收到的光线强度呈反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光源模组还包含一反射件,安装于基板上,反射件的一侧壁环绕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侧壁的内径随着远离所述基板而增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反射件还包含一底壁,连接于侧壁邻近于基板的一侧,发光二极管设于底壁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光源模组还包含一接合件,发光二极管及反射件设于接合件的一侧,光导杆安装于接合件的另一侧以接收发光二极管配合产生的白色光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光源模组还包含一保护件,部份包覆光导杆,入光面及出光面露出保护件之外。
根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取像装置,用以撷取一物件的影像;取像装置包含前述的光源模组、一基座、一感测模组及一成像模组。基座包含一容置槽及一穿槽,光源模组设于容置槽中,物件位于基座的一侧。感测模组位于基座的另一侧,并包含沿着一第二轴线排列的多个感光件。成像模组安装于穿槽中,并用以将物件的影像成像于感光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轴线与感光件的一光轴的夹角介于35~65度之间。
本发明的取像装置通过适当地排列光源模组中供产生蓝光、绿光及红光的发光二极管及其等与出光面的相对位置,来提供高演色性的白光光源以照射物件,达到提高成像品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菱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菱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79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终端以及便携终端中的显示方法
- 下一篇:扫描仪、扫描数据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