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MOSFET振铃电源效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8207.0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4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吴福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9 | 分类号: | G06F30/39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450018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mosfet 振铃 电源 效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MOSFET振铃电源效率的方法,主要是在门级电阻R1处并联一个反向的二极管D2,所述的门级电阻R1位于Buck线路上MOSFET的Gate极。在增加的生产成本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影响Buck线路MOSFET振铃效果的,反而提高了Buck线路的整体效率近0.4%,降低了系统损耗,大大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CPU电源设计环节,尤其涉及一种改善MOSFET振铃电源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服务器CPU对运算性能的提高,其功率要求也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就是对CPU供电的BUCK线路中功率器件性能的提升,控制管能够以大于10kv/us的速度进行电压切换。然而,开关速度越快,开关噪声则越大。特别是当控制管打开而同步管关闭时,环路电感,环路电阻以及同步管的输出电容组成一个RLC回路,并会在谐振频率下震荡。震荡会导致电压的过冲以及在开关节点上的振铃。而在设计中一般都倾向于百分之八十的电压裕量,这就意味着MOSFET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最大电压不应该超过其击穿电压的80%。比如,击穿电压为25V的MOSFET,在任何时候其漏源两端的电压不应该超过20V。所以,电源设计者需要对电路进行特别设计,防止振铃造成的电压尖峰超过电压裕度的要求。
在现有的设计中,为了降低在MOSFET开关过程中产生的振铃现象,主要通过使用门级电阻来降低开关管的开关速度来实现的,但同时也会降低关断速度,造成不必要的开关损耗,严重影响了系统功耗。尤其是对服务器这种大功率,不间断使用的设备,1%的系统功耗就意味着几万的损失,而在大的服务器需求商的招标中,服务器功耗每增加1万,竞价价格就要降低100元以上,这就意味着一台服务器竞价要比竞争对手低几百元,大大降低了自身的竞争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MOSFET振铃电源效率的方法,通过给门级电阻并联一个二极管,在不影响降低Buck线路MOSFET振铃效果的情况下,提高了Buck线路的整体效率,大大增强了服务器的竞争力。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善MOSFET振铃电源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门级电阻R1处并联一个反向的二极管D2,所述的门级电阻R1位于Buck线路上MOSFET的Gate极。
进一步的,门级电阻R1阻值的选择标准为:振铃情况的严重程度与门级电阻R1的阻值大小成正比,即振铃情况越严重,选取门级电阻R1的阻值越大。
进一步的,所述的门级电阻R1的阻值不大于3.3欧姆。
优选的,所述的门级电阻R1为以下阻值中的一种:1.1欧姆、2.2欧姆、3.3欧姆。
进一步的,当Buck线路上没有振铃情况时,门级电阻R1选用0欧姆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的二极管D2满足以下条件:二极管D2的正向导通电压不大于0.5V、耐电流大于0.5A。
进一步的,二极管D2的正向导通电压满足以下选择标准:在满足电路导通要求的情况下,二极管D2的正向导通电压越小越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给门级电阻R1处并联一个反向的二极管D2,在增加的生产成本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影响Buck线路MOSFET振铃效果的,反而提高了Buck线路的整体效率近0.4%,降低了系统损耗,大大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2、设定了R1阻值选取范围并提供了1.1欧姆,2.2欧姆,3.3欧姆三种具体的阻值,在振铃越严重时选取阻值越大的电阻,减少了阻值选取的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同时,3.3欧姆的上限设计,减小了电阻太大对于功耗损失的影响,避免由于电阻过大,让Q1的开启过缓而造成Q1长时间工作在半导通状态,降低了Q1烧毁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82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