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尾流效应的风电场优化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9361.X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5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坚;黄琦;张真源;梁浩;周统汉;胡凯歌;卢有亮;滕云龙;桂勋;李澍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7/02 | 分类号: | F03D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温利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机 尾流 风电场 输出总功率 数值拟合 推力系数 尾流效应 优化控制 风能利用系数 风速影响 功率输出 加入控制 控制算法 输出功率 优化模型 优化算法 自然状态 可视化 再利用 拟合 细化 风速 叠加 衔接 检验 优化 分析 | ||
1.一种基于尾流效应的风电场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Jensen尾流模型,计算第i台风力机距离风力机后方x处的尾流风速
其中,R为风力机的风轮半径,为第i台风力机的推力系数,v1表示第一台风力机处的风速,k为尾流下降系数;(2)、根据风力机尾流特性,建立风力机尾流速度叠加模型;
其中,vn表示第n台风力机处的风速,γ(n,i)表示第i台风力机对下游第n台风力机的尾流影响因数;
根据风力机尾流特性,下游风力机处在上游风力机的的尾流场中,会出现两种遮挡情况:一种是完全遮挡,一种是部分遮挡,其中,当R(x)≤X<R(x)+R时为完全遮挡,其遮挡面积模型表示为,
当R(x)-X<X<R(x)时为部分遮挡,其遮挡面积模型表示为,
其中,R(x)表示距离上游风力机x处的尾流半径,X1表示上游风力机尾流扩散切面圆心与阴影面积中线之间的距离,X表示上游风力机尾流扩散切面圆心与下游风力机风轮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H表示下游风力机风轮中心与两个圆相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因此,第i台风力机对下游第n台风力机的尾流影响因数γ(n,i)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S阴影表示第i台风力机尾流场对下游第n台风力机叶轮的遮挡面积,S表示下游第n台风力机叶轮面积;
(3)、利用数值拟合方法将第i台风力机推力系数和风能利用系数进行拟合;
其中,c1、c2、c3、c4、c5为风能利用系数;
(4)、建立风力机输出功率模型;
(4.1)、将代入风力机尾流风速叠加模型中,得到:
其中,vi表示第i台风力机处的风速,表示第i台风力机与第n台风力机之间的距离;
(4.2)、当风电场所有风力机正常工作时,则风电场第n台风力机的输出功率Pn为:
其中,表示第n台风力机的机推力系数和风能利用系数进行拟合后的系数;ρ表示空气密度;S表示风力机叶轮面积;
(5)、通过改变风力机推力系数来获取风电场优化控制输出模型;
设风电场n台风力机为串行分布,改变第一台风力机的推力系数具体改变方法为:
设推力系数将区间[0,1]等均分成M份,则以精度为1/M的步数,改变前n-1台风力机的推力系数,然后计算总输出功率,对比前面得到的总输出功率是否达到最大,如果没有达到最大,则继续改变前n-1台风力机的推力系数,如果达到最大,则此时前n-1台风力机所对应的推力系数即为该风速下风力机最优控制系数;
按照公式(5)计算第二台风力机的输出功率P2,并以此类推,直至改变到第n-1台风力机的推力系数计算第n台风力机的输出功率Pn,再将n台风力机的输出功率进行求和,得到风电场优化控制输出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936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