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播时的音视频同步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9526.3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0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杨亮;张文明;陈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43 | 分类号: | H04N21/43;H04N21/439;H04N21/4402;H04N21/8547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沈林华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播 视频 同步 方法 存储 介质 电子设备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播时的音视频同步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系统,涉及视频流的音视频同步领域。该方法的步骤为:客户端在直播时,捕获视频影像和音频;客户端记录捕获到视频影像的时间Tv、以及捕获音频的时间Ta,Ta>Tv;客户端对视频影像和音频进行编码,形成视频,在编码过程中设置视频影像时间戳Tvi和音频时间戳Tai:Tvi=T‑Tv,Tai=T‑Ta;其中T为自定义时间,T在Ta之前;客户端根据视频影像时间戳Tvi播放视频影像,根据音频时间戳Tai播放音频。本发明能够在直播过程中始终保持音频和视频影像同步播放,显著提高了直播质量,非常适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流的音视频同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播时的音视频同步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观看直播的用户越来越多,直播时视频的音视频同步(即声音和视频影像同步)是衡量直播质量的重要标准。下面分别对视频、音频做出解释。
视频包括视频文件和视频流:
视频文件:视频文件为利用相关的视频编码器和音频编码器,对原始的视频影像和声音按照相关的参数(视频的分辨率、帧率、比特率;音频的采样率、声道数)进行编码后,将编码后的数据按照相关的文件格式(mp4格式、flv格式等)存储的文件。
视频流:视频流类似视频文件,同样是利用编码器对原始的视频影像和声音进行编码;只不过视频流不是将编码后数据存储为文件,而是通过网络协议将编码后的数据进行打包,形成符合传输格式的数据后,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网络协议为RTMP(Real TimeMessaging Protocol,实时消息传输协议)、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传输协议)等。
音频:
音频是计算机可识别的一种数字信号,音频最重要的几个属性包括采样率、声道和采样格式。采样率表示每秒中有多少个采样数据,通常有44100HZ、48000HZ的采样率;声道表示一个采样数据中有几个样本数据,通常有单声道(一个采样就只有一个样本数据)、双声道(一个采样中有两个样本数据)和多声道(一个采样中有多个样本数据);采样格式表示为每个采样数据的大小,通常有16bits的两字节格式以及4字节的浮点格式。那个一个44100HZ,单声道,16bits格式的音频,一秒钟内的音频字节数就是44100*1*2也就是88200个字节;一个44100HZ,双声道,16bits格式的音频,一秒钟内的音频字节数就是44100*2*2也就是176400个字节。
目前,直播时进行音视频同步的方法一般为:开始直播时,捕获视频影像和音频后编码形成视频,在编码时对视频影像设置视频影像时间戳,对音频和视频影像设置相同的时间戳(例如均为3s)。通过视频解码器和音频解码器对视频进行解码,得到编码之前的原始视频影像和音频、以及时间戳,在时间戳过后分别播放解码后的视频影像和音频。在时间戳过后播放视频的目的为:为捕获视频影像和音频的预留缓冲时间,进而保证视频播放的流畅。
但是,捕获音频时,因为直播时的音频来源为直播设备(例如电脑、移动终端等)的声卡和直播麦克风的声音数据,所以捕获音频时必然会存在延时,也就是音频从产生(直播设备和麦克风产生的声音数据)到捕获的时间。因此,在捕获音频存在延时、但捕获视频影像为即时捕获(即不存在延时)时,音频和视频影像无法同步捕获(存在延时的音频比视频慢),进而使得根据捕获的音频和视频影像形成的视频,为音视频不同步的视频,该视频采用相同的时间戳播放,必然会出现音视频不同步(先播放视频影像,后播放音频)的情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在直播时保持音视频同步,本发明能够在直播过程中始终保持音频和视频影像同步播放,显著提高了直播质量,非常适于推广。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直播时的音视频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95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