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互联网协同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39946.1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6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高静峰;王秒郎;陈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一通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G08B25/01;G08B25/00;G08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张清彦 |
地址: | 361102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安岭***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穿戴 设备 互联网 协同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应用领域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基于 可穿戴式设备的互联网协同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在面对突发状况,需要多人协同处理的情况下,人们当前所采 取的措施一般是借助各种各样的通信设备。使用最多的,也是最为传统的方 法就是使用手机或者固定电话请求支援。由于电话一对一的限制,所以一般 情况下是挨个给需要的人拨打,或者给指挥中心拨打电话,再由指挥中心利 用其它方法通知其他人。
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不同于拨打电话这种既麻烦又慢的传统方式,当 前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来传递信息。各种即时聊天软件(比如:微信、QQ等) 都可以建立多人同时通信,方便同时联系多人,协调多人一起来处理某些事 情。
当前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通过有线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来传递信息。有 线传输指的是利用专线或者电话线等传输方式。无线传输指的是利用空间电 磁波或者网络等传输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互联网协同处理系统, 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互联网协同处理 系统,包括前端的智能手表和后台的指挥中心,所述智能手表设有第一认证 和传输模块、信息采集模块、异常摘除检测模块、异常报警处理模块、一键 报警模块及第一界面显示模块,所述指挥中心设有第二认证和传输模块、调 度和处理模块及第二界面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认证和传输模块用于与所述指挥中心进行认证和通信;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人体体征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的数据采集;
所述异常摘除检测模块用于自动检测智能手表是否按照规定操作进行摘 除;
所述异常报警处理模块被激活后,自动开启摄像头和麦克风,采集视频 和音频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和传输模块将数据传送回后台指挥中心;
所述第一界面显示模块实时显示收到的支援信息,并通过振动和发声报 警提醒使用者;
所述第二认证和传输模块并发接收当前区域内所有前端智能手表的信息;
所述调度和处理模块根据报警信息调度下发支援信息。
优选的,所述第一认证和传输模块与所述指挥中心通过WiFi或者蜂窝移 动网络建立起一条加密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界面显示模块还可通过自带的地图功能查看附近的其 他人的信息和地理位置。
优选的,所述一键报警模块发出高等级警报和低等级警报,当所述一键 报警模块的按钮按下超过5秒钟则为高等级警报,否则为低等级警报。
优选的,所述调度和处理模块自动识别报警信息,当报警信息为高等级 警报,则给报警者周围所有人下发支援信息,当报警信息为低等级警报,则 报警信息发送给特定支援者。
优选的,当指定所述低等级警报的信息已指定支援者,则给指定支援者 下发支援信息,否则根据负载均衡自动给周围最合适的支援者下发支援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WiFi或者蜂窝移动网络实时地与指挥中心通信,方便指挥中心 及时掌握着当前地区内所有使用者的人体体征信息和地理位置、动向。
2、设置两个等级的主动报警功能并且可以附带语音、照片或者视频等信 息上传,方便支援力量以最有效的方式支援。
3、被动报警功能,最大程度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互联网协同处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智能手表上第一认证和传输模块工作流程图;
图3为智能手表上的信息采集模块工作流程图;
图4为智能手表上异常摘除检测模块工作流程图;
图5为智能手表上异常报警模块工作流程图;
图6为智能手表上的一键报警模块工作流程图;
图7为指挥中心上第二认证和传输模块工作流程图;
图8为指挥中心上调度和处理模块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一通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一通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99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