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曼和红外光谱两用原位检测密封电解池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1766.7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9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朱彦武;王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63 | 分类号: | G01N21/3563;G01N21/65;G01N27/2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程纾孟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光谱 两用 原位 检测 密封 电解池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曼和红外光谱两用原位检测密封电解池,其组装简单,密封性好。本发明还提供使用该拉曼和红外光谱两用原位检测密封电解池进行原位光检测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该拉曼和红外光谱两用原位检测密封电解池用于进行原位光检测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曼和红外光谱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拉曼和红外光谱两用原位检测密封电解池、使用其的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拉曼光谱的应用遍及物理、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反映了被测样品分子振动和转动等方面信息,用于分子结构的研究分析。红外光谱反应的是物质分子的红外吸收情况,用来检测被测物质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在有机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拉曼和红外光谱同属分子光谱,分子振动时,如果分子偶极矩改变,则产生红外吸收光谱而不产生拉曼光谱;如果分子极化率改变,则产生拉曼光谱而不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因此,拉曼和红外光谱在研究分子结构及振动光谱时是互相补充的,不可缺少的两种测试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中间物质产生和变化,应运而生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原位拉曼和红外测试表征。理想的拉曼光谱电解池一般要求组装简单易行、腔体密封性好、散热良好、溶液层较薄等。
基于拉曼和红外光谱在研究分子结构及振动光谱时是互相补充的,将原位拉曼和原位红外相结合测定反应机理是一种可预见的理想方法。然而现阶段国内外能够实现拉曼和红外联用检测设备,一般适用的电解池基本都是单一进行原位拉曼或原位红外检测,测试样品单一,且结构复杂,组装困难,难以进行反应后的后续的表征验证,尤其是针对需要惰性和密封气氛下的反应,这将阻碍人们对这类化学反应中间过程机理的研究和认识。
对于可以同时适用于拉曼和红外光谱原位检测的、组装简单并且性能良好的多用检测电解池,仍存在着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拉曼和红外光谱两用原位检测密封电解池,所述拉曼和红外光谱两用原位检测密封电解池包括:
外壳部,所述外壳部包括圆筒部和底板,其中所述圆筒部的内壁具有圆筒部螺纹,所述底板中央具有底板阶梯孔,所述底板阶梯孔的下孔小于上孔;
窗体板,所述窗体板嵌入所述底板阶梯孔的上孔;
工作电极,所述工作电极紧密贴合在所述窗体板的上表面上;
工作电极引线,所述工作电极引线沿所述窗体板的上表面、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以及所述圆筒部的内表面延伸,内端与所述工作电极电接触,外端暴露于所述外壳部的外部;
下环形垫圈,所述下环形垫圈设置在所述工作电极上;
内旋压圆柱体,所述内旋压圆柱体的外壁具有与所述圆筒部螺纹螺旋配合的内旋压圆柱体外壁螺纹,所述内旋压圆柱体中央具有内旋压圆柱体阶梯孔,所述内旋压圆柱体阶梯孔包括上孔和下孔,所述内旋压圆柱体阶梯孔的下孔大于所述下环形垫圈的内缘且小于所述下环形垫圈的外缘,所述内旋压圆柱体阶梯孔的上孔大于下孔且内壁具有上孔螺纹;
上环形垫圈,所述内旋压圆柱体阶梯孔的下孔大于所述上环形垫圈的内缘且小于所述上环形垫圈的外缘,
对电极片,所述对电极片大于所述上环形垫圈的内缘;
对电极引线,所述对电极引线沿所述内旋压圆柱体的所述内旋压圆柱体阶梯孔的上孔的台阶面、上孔壁、所述内旋压圆柱体的上表面以及所述圆筒部的内表面延伸,内端与所述对电极电接触,外端暴露于所述外壳部的外部;
密封旋压盖,所述密封旋压盖具有圆柱形旋入部,所述圆柱形旋入部具有与所述内旋压圆柱体的上孔螺纹螺旋配合的旋入部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17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