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单制备Co‑Nx/C高效选择性光催化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2352.6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3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婷;张庆刚;王小凯;韩聪聪;吴明铂;李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C07C46/08;C07C50/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单 制备 co nx 高效 选择性 光催化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以金属有机配合物为前驱体,通过简单的一步热聚法,制备Co-Nx/C高效选择性光催化剂,属于碳材料科学领域。有机配体选用价格低廉、配位能力强的丁二酮肟,金属中心选用价格低廉的过渡金属盐(氯化钴),经过高温煅烧,成功的将催化活性中心(Co-Nx)引入到催化剂中。Co-Nx/C催化剂可以选择性的敏化分子氧,生成高活性的单线态氧。本发明通过金属中心钴与吡啶氮的配位,形成了Co-Nx活性中心,有利于减小单重态-三重态之间的能量差(△EST),促进系间窜越(ISC)过程,从而有利于增强单线态氧产生,提高其选择性光催化氧化能力。
背景技术
活性氧是一种高活性的离子和自由基,比如单线态氧(1O2)、超氧负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和双氧水(H2O2)。其中1O2被证明在光催化氧化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从而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经广泛地研究了一系列以1O2作为氧化剂的反应,包括选择性磺化氧化、蒽衍生物转变为蒽醌以及伯醇到醛的选择性氧化等反应。然而单线态氧的量子产率并不高,只有借助于高效的光敏剂,才能使分子氧获得能量转化为单线态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系列的光敏剂用于产生1O2:重原子(溴、碘)掺杂的有机染料、卟啉及其衍生物、贵金属纳米颗粒、半导体量子点以及富勒烯衍生物等,但是由于此类光敏剂存在低量子产率、选择性差、成本高和毒性大等缺点,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应用。因此,寻找一种高效、无毒的单线态氧光催化剂是至关重要的。金属-氮掺杂的碳纳米材料(Co-Nx/C)在氧气的活化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在催化氧化和氧还原反应中得到广泛应用。Co-Nx/C催化剂能够吸收光能,从低活性的单重态转化成高活性的三重态,Co-Nx作为活性中心,更容易吸附和活化氧气,这在本质上促进了1O2的产生。因此,将催化活性位点Co-Nx(金属与吡啶氮配位)引入到催化剂中,有利于减小单重态-三重态之间的能量差(△EST),促进系间窜越(ISC)过程,从而有利于增强1O2产生,提高其选择性光催化氧化能力。
发明内容
一种简单制备Co-Nx/C高效选择性光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丁二酮肟作为有机配体,选用氯化钴作为金属中心,二者通过金属与氮之间的配位,形成了金属有机配合物前驱体,该前驱体经过高温热聚、超声、过滤、洗涤和真空干燥等处理后,即得到Co-Nx/C高效选择性光催化剂。Co-Nx作为催化活性中心,可以选择性的敏化分子氧,生成高活性的单线态氧,并提高其选择性光催化氧化能力。
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一定量的丁二酮肟和氯化钴,分别溶解在一定量的丙酮中,然后将氯化钴溶液缓慢的加入到丁二酮肟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搅拌5min后,将混合液在室温下静止24h。最后将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沉淀物,并用丙酮洗涤三次,然后在60℃条件下真空干燥,即可得到金属有机配合物前驱体;
(2)称取一定量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前驱体,均匀的平铺到石英舟中,然后将石英舟放到管式加热炉中,N2置换30min,驱除管中的氧气,启动加热装置,以5℃/min的加热速率进行升温加热。升温至300℃后,维持恒温2h,然后自然降温,降至室温后取出,将得到的固体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三次,最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即得到高效选择性光催化剂。
本发明制备的Co-Nx/C高效选择性光催化剂,在LED等照射下可产生1O2,实现1,5-二羟基萘的选择性催化氧化,生成了高附加值的胡桃醌,胡桃醌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Co-Nx/C催化剂不含贵金属,原料广泛易得,成本低廉,同时该催化剂为非水溶性的,可实现非均相催化,并且利用磁性金属钴的特性,可以通过磁性分离,实现催化剂重复使用,另一方面,使用低能耗的LED灯就可以发生催化反应,极大的节约了成本,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300℃反应条件下所得Co-Nx/C光催化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SE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23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