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筒形烟气净化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2949.0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8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廷钰;李玉然;王斌;范朝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广东科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筒 烟气 净化 装置 及其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圆筒形烟气净化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圆筒形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炭法作为一种固相干法吸附脱除污染物技术,具有广谱吸收性,可同时净化烟气中的SO2、NOx、有机物、焦油、重金属和粉尘等污染物,净化效率较高且系统无需耗水,不产生二次污染,且通过活性炭的再生可回收硫资源,同时这种紧凑的一体化净化工艺还大大缩短了净化流程。
目前活性炭法烟气净化工艺在工业上应用已经不少,其吸收塔设备一般为固定床和移动床。吸收塔主体大部分为长方体,占地面积较大,为了达到较高的净化效率,填充的活性炭量都较大,其内部活性炭层一般较厚,不利于烟气穿透,阻力较大,且与烟气接触面积小,活性炭利用率并不高。
CN 104226077A公开了一种塔体模块单元、吸附塔体及吸附塔,其中包括模块化的活性炭吸收塔,所述活性炭自吸附塔顶部进入吸附塔内部,塔体内的活性炭由多孔板分隔形成并列下行的活性炭层。待处理的烟气自中部向两侧流经左右对称的塔体,并分别横向依次流经各活性炭层后排出;活性炭吸附饱合后从吸附塔底部排出。该专利公布的吸收塔虽是模块化设计,但是塔占地较大,碳层较厚且存在死角,气流场分布不均匀,阻力较大。
CN 104190244A公开了一种小颗粒活性焦多级悬浮式烟气脱硫装置及其烟气脱硫方法,其中含SO2的原烟气进入脱硫装置,自下而上穿过多级悬浮床,在多级悬浮床内与各级小颗粒活性焦床层内的活性焦接触,通过活性焦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脱除原烟气中的SO2,该装置结构复杂,且对布气装置要求很高,也不能同时脱除多种污染物,无法发挥活性炭的全部优势。
CN 101810981A公开了一种高效低阻的错流式移动床脱硫塔,烟气自烟道经弧形直边导流板导向后向上流动进入进气室,分流后侧向穿越两侧对称的活性焦层,活性焦受重力作用从加料口经堆料区以一定速度向下移动,与侧向流入的烟气形成错流接触,发生吸附反应脱除其中绝大部分有害气体SO2,该装置内活性炭层较厚,塔内阻力较大,且烟气与活性炭接触面较小,活性炭有效利用率并不高。
由于要达到一定的净化效率,现有技术中设计的活性炭层厚度都比较厚,表层与烟气先接触的活性炭很快达到饱和,内部的活性炭相对吸附饱和较慢,以至于活性炭的有效利用率并不是很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烟气净化装置中填充的吸附剂尤其是活性炭吸附剂的厚度较厚,烟气净化装置塔内阻力较大,烟气与吸附剂接触面较小,吸附剂有效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筒形烟气净化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圆筒形烟气净化装置极大地增加了烟气与活性炭的接触面,可显著提高净化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筒形烟气净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圆筒形塔体,圆筒形塔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出气区、进料区、吸附剂层和卸料区,所述出气区与出气烟道连接,进料区与进料通道连接,所述吸附剂层与进气烟道连接,所述出气区、进料区、吸附剂层和卸料区之间通过塔板连接;所述吸附剂层中设置至少1组同心双圆筒,同心双圆筒由内圆筒与外圆筒组成,内圆筒比外圆筒高,内圆筒高出外圆筒的部分伸入进料区且与出气区相连通,同心双圆筒之间填充吸附剂,内圆筒与外圆筒上均设有气孔,同心双圆筒的底部与卸料区连通。
其中,同心双圆筒的组数可为1组、2组、3组、7组、10组、15组、20组、25组、30组、35组、40组、50组或60组等以及更多组,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其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整。
本发明通过待处理烟气从进气烟道进入吸附剂层,与吸附剂层中的同心双圆筒之间填充的吸附剂接触,进行气体的净化。
吸附剂层中,通过设置同心双圆筒可以增大烟气与吸附剂的接触面积,且吸附剂在吸附剂层中运行通畅,烟气流动阻力小,进而提供了吸附剂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吸附效率。
以下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达到和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料通道倾斜设置。所述进料通道倾斜设置有利于吸附剂的加入,使其可以快速进入进料区。
优选地,所述进料通道为两路或四路。此处,是指进料通道有两个进料口或者四个进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广东科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广东科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29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湿器(001)
- 下一篇:通风扇(BP16‑25D吸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