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现实空间活动与网络空间行为时空联动作用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4308.9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3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方志祥;萧世伦;倪雅倩;于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9537 | 分类号: | G06F16/9537;H04W4/02;G06Q10/06;G06Q50/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魏波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现实 空间 活动 网络 行为 时空 联动 作用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实空间活动与网络空间行为时空联动作用评价方法,利用手机时空轨迹数据计算活动期间活动区域手机用户数;利用手机时空轨迹数据,通过识别手机用户的“家”的位置,构建现实空间的活动辐射力模型;根据社交媒体数据增长规律,利用logistic模型构建网络空间的活动辐射力模型;构建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的综合时空辐射力模型,作为时空联动强度的计算依据;通过比较活动在现实空间、网络空间、现实空间‑网络空间的时空辐射力、传播速度,计算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的时空联动强度。本发明增加了现实空间活动与网络空间行为在消息传播过程中的时空联动分析,能更加真实地展现活动影响传播的整个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分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现实空间活动与网络空间行为的时空联动分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现实空间活动与网络空间行为时空联动作用评价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ICT的发展,手机和移动互联网逐渐普及,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实空间中的群体活动带来的影响通过互联网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线上网络空间中迅速传播。现实空间活动与网络空间行为的时空联动分析目前主要是基于双层耦合网络的线上线下互动舆情传播模型。该模型对网络空间行为构建有向无标度网络模型;现实空间活动构建小世界网络模型;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依靠节点度值排序结构化耦合。但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节点间的联系比较复杂,节点度值排序只能定性体现其影响,活动影响在现实空间活动与网络空间行为之间的联动作用评价方法还有待探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定量化评价现实空间活动与网络空间行为的时空联动这一问题,本发明构建现实空间活动和网络空间行为的时空辐射力模型,定量化计算时空联动强度对二者间的时空联动作用进行评价。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现实空间活动与网络空间行为时空联动作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手机时空轨迹数据计算活动期间活动区域手机用户数;
步骤2:利用手机时空轨迹数据,通过识别手机用户的“家”的位置,构建现实空间的活动辐射力模型;
步骤3:根据社交媒体数据的增长规律,利用logistic模型构建网络空间的活动辐射力模型;
步骤4:构建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的综合时空辐射力模型,作为时空联动强度的计算依据;
步骤5:通过比较活动在现实空间、网络空间、现实空间-网络空间的时空辐射力、传播速度,计算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的时空联动强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从时空数据挖掘的角度,利用手机时空轨迹数据、社交媒体大数据,建立现实空间活动与网络空间行为的时空联动作用评价方法。相比单一的网络舆情传播分析,增加了现实空间活动与网络空间行为在消息传播过程中的时空联动分析,并对现实空间活动和网络空间行为构建综合辐射力模型,定量分析二者间的时空联动作用强度。本发明能刻画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的交互影响,更加真实地表现活动影响传播过程,可为商业宣传、舆情控制等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微博数随时间的增长曲线;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现实空间活动与网络空间行为的时空辐射力模型;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现实空间活动与网络空间行为的时空联动作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时空联动强度计算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43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