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低烟无卤阻燃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5572.4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1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吴善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三电线厂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L83/04;C08K13/02;C08K3/22;C08K5/134;C08K5/098;H01B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低烟无卤 阻燃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卤电缆,具体涉及改进低烟无卤阻燃电缆。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发现火灾事故中的人员致死原因80%以上与材料产生的浓烟和有毒气体有关。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安全防患措施也应越来越完善,在许多大型公共场所,为避免电缆着火造成的二次灾难(电缆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雾和酸性气体),对专供传输电能和通讯信号使用的电线电缆,不仅要求具有在电缆及周围环境着火时,具有可阻止火焰蔓延等阻燃性能,并能维持电缆继续传输电能和通讯信号,而且在燃烧时还应具有低发烟量,产生气体腐蚀性低,利于工作人员安全撤离现场的性能,即应使电缆具有无卤、低烟、阻燃等性能。
电缆绝缘层是指电缆结构中缆芯外一层起到绝缘作用的包覆层,目前电缆的绝缘层主要由聚合物构成。低烟无卤阻燃电缆绝缘层一般采用聚烯烃作为基料,因聚烯烃系纯碳氢化合物,燃烧时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明显的烟雾和有害气体。为了达到同时满足无卤、低烟、阻燃的目标,目前最主要的方法是在电缆绝缘层中大量添加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等无机阻燃剂,其填充量往往需要大于基料的量,这就大大降低了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使其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指标大幅下降,继而承受机械外力的能力下降。大量无机物的填充,还会致使电缆料的耐撕裂性变差,一旦电缆局部产生小缺口,受力后小缺口会逐步扩大,并且受力越大,缺口扩大的速度就越快,最终导致电缆绝缘套整体破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无卤阻燃电缆的绝缘层中添加大量无机金属阻燃剂,大大降低了电缆的抗拉强度和耐撕裂性能,导致电缆整体的质量降低,目的在于提供改进低烟无卤阻燃电缆,通过制备配方的改进,降低了无机金属阻燃剂的添加量,在保障电缆低烟无卤阻燃性能的同时,提高电缆的抗拉强度及耐撕裂性能。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改进低烟无卤阻燃电缆,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树脂基料:100份,
相容剂:3~8份,
无机阻燃剂:60~70份,
偶联剂:0.5~3份,
抗氧剂:0.1~1.5份,
润滑剂:5~10份。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树脂基料:100份,
相容剂:5份,
无机阻燃剂:65份,
偶联剂:2份,
抗氧剂:0.9份,
润滑剂:8份。
优选地,所述树脂基料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的混合物料。
优选地,所述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分配比为1:6~1:10。
优选地,所述相容剂为马来酸酐共聚物改性的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无机阻燃剂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偶联剂配位体型钛酸酯偶联剂。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四〔β-(3,5-三级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双十二碳醇酯的混合物料,且所述混合物料的配比依次为10:1。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镁和硅酮粉的混合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低烟无卤阻燃电缆,通过制备配方的改进,降低了无机金属阻燃剂的添加量,在保障电缆低烟无卤阻燃性能的同时,提高电缆的抗拉强度及耐撕裂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低烟无卤阻燃电缆,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树脂基料:100份,
马来酸酐共聚物改性的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3份,
氢氧化铝:60份,
配位体型钛酸酯偶联剂:0.5份,
抗氧剂:0.1份,
润滑剂:5份;
所述树脂基料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的混合物料,且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分配比为1:8。
所述抗氧剂四〔β-(3,5-三级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双十二碳醇酯的混合物料,且所述混合物料的配比依次为10:1。
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镁和硅酮粉的混合物,硬脂酸镁和硅酮粉的配比为1:12。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三电线厂,未经成都新三电线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55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