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孤独症儿童的强化干预、矫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5785.7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5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艾赛视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1/00 | 分类号: | A61M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孤独症 儿童 强化 干预 矫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于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矫治。具体涉及到在孤独症儿童干预、矫治过程中,治疗师的工作流程、课时安排及人员配置要求。
背景技术
孤独症的全称是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症”,英文简写ASD。是对具有孤独症核心障碍并且有不同程度的学习与生活适应困难人群的统称。由使用“谱系”这个概念对孤独症人群的定义可知,孤独症群体的障碍表现各不相同。
传统的干预矫治方法是以治疗师为核心,按照固有的干预矫治流程的干预矫治对象实施频度为每周10~20个小时的干预治疗课程。该种方法虽具有一定的广谱性,但有由于治疗师需要同时面对多个矫治对象,每个矫治对象每天接受针对性矫治课程2~4个小时。这种方式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个体的差异性由于治疗师每天要面对多个矫治对象而无法得到有效应对,,另外,每天2~4个小时的专属课程也无法保证矫治效果的持续有效,时间利用率及矫治效果均表现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依据记忆痕迹理论对长时记忆痕迹取得的模型,确立了每周7X15小时的强化全时针对性矫治课程安排,以保证矫治对象在接受矫治的时间区间内,将目的性的行为引导和认知建立训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以获得最优化的矫治效果。
本发明同时要求矫治治疗师对于矫治对象在实施强化矫治时间区间内实施一对一教学,在此期间,治疗师不接治其他矫治客体,以保证治疗师对治疗对象疗效反馈掌握的及时性及对课程内容调整的有效性。
具体实施方式
接受强化干预矫治对象在接受强化矫治前需完成规定量表测定,并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对矫治对象进行初步诊断,并根据诊断,依据矫治对象的特征类别安排对应专项的矫治师;
矫治师接手后将根据量表反映出的矫治对象的症候特征制定矫治方案,并根据方案实施干预课程,随着干预课程的推进,矫治师将根据矫治对象对课程中检测内容的反馈适时调整课程方案,以应对矫治对象在接受矫治后不断变化的症候特征及巩固已经取得的矫治成果。
附图说明:
详见附图“面向孤独症儿童的强化干预矫治方法流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艾赛视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艾赛视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57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FGF‑18冷冻干燥制剂
- 下一篇:生物体用电极以及带生物体用电极的穿戴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