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高压变压器绝缘油全封闭自动控制滤油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5847.4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1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龚钢军;陈志敏;苏畅;阎国增;张涵;张桐;高爽;熊申铎;罗安琴;魏沛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分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14 | 分类号: | H01F2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变压器 绝缘油 封闭 自动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高压变压器滤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高压变压器绝缘油全封闭自动控制滤油方法及装置。
技术背景
为了提高特高压工程中变压器绝缘油滤油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根除误操作的可能性,国内相关单位也初步开展了相关滤油控制系统的研究。其中,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的张国志等提出了可自动控制油罐电磁阀开闭的全自动滤油系统,该系统以出油阀和进油阀的开闭代替了传统的人工管路切换工作,可根据监测到的油位信息和编制好的控制程序,可实现倒罐和单罐滤油,也可灵活地直接控制电磁阀。但是切换阀门时仍需关闭真空滤油机,且容易发生误操作。随后又提出了以电磁阀和油位传感器替代手动开关阀门和人工判断开关时间的改进方案。通过油位传感器监测罐体内部油量,将相关数据上传至分控制器,分控制器依此作为判据,按事先设定的需求控制出油阀和进油阀的开关状态,调整油路的联通逻辑。与改进前的系统相比有能实现自动控制的优势,进一步解放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但该系统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在安装油位传感器时,需要对油罐进行改装,然而油罐由相应厂商提供,大多数为定制产品,这样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没有实现对油温的实时监测,也是一种潜在隐患;其三,在多罐集群应用中需要每罐一个油位传感器,会造成成本攀升,并使得接线复杂程度过高,易导致系统故障。另外,湖北送变电公司也提出了一种人工方式控制的全封闭滤油系统。湖北送变电公司提出的滤油系统采用的是人工控制方式,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切换控制阀与滤油机,现场工作人员劳动量大,滤油机频繁切换启停,滤油工作效率较低。
因此,如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现场滤油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极大程度地提升工作效率,使变压器油的滤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实现特高压变压器绝缘油全封闭自动控制滤油的要求,本发明提出一种特高压变压器绝缘油全封闭自动控制滤油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特高压变压器绝缘油全封闭自动控制滤油系统由油罐、呼吸器、二位三通电磁阀、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滤油机、分控制器以及状态监视与控制模块组成。通过对滤油过程中变压器油的瞬时流量监控,并以瞬时流量作为切换判据,同时监测总流量,并以总流量作为备用可选切换判据,形成双判据切换,起到双重保护作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根据现场油罐数量以及适用范围不同,本系统分为双油罐全自动滤油系统和油罐集群全自动滤油系统。
油罐集群滤油系统全封闭滤油在油罐底部接口处加装电磁单控阀门,以此控制滤油油罐的切换。全封闭滤油连接方案只通过底部一个接口与输油管道相连,将各油罐输油管道并入输油主管道。通过在输油主管道上加装三通口,将输油主管道分别连接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将二位三通电磁阀连接滤油机,通过状态监视与控制模块对流量、温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控,并以此为判据控制阀位的切换,完成循环滤油工作。全封闭滤油连接方案通过底部接口同时作为出油口和入油口,完成滤油过程中的注油和出油过程。单接口连接减少了油罐与外部环境接触的接口,同时在油罐上将呼吸口用管道连接,并接至集中呼吸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提升现场滤油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极大程度地提升工作效率,使变压器油的滤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2)在油处理过程中,进出油罐中的空气只在内部循环,使外部的空气不能进入罐体,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气体对变压器油的影响,最大程度地过滤空气中的水分等杂质,有利于保持油罐密闭性,增强油罐密封效果,保证变压器油的品质,提高滤油效率,达到全密封油处理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油罐集群滤油系统全封闭滤油连接图。
图2油罐集群滤油系统控制柜示意图。
图3二位三通电磁阀控制算法流程图。
图4多油罐全自动滤油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分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分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58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拖把架结构
- 下一篇: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方法、装置以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