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鱼类单体行为序列谱的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6429.7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7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光;郭弘艺;张亚;宋佳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G06K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李庆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类 单体 行为 序列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行为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类单体行为序列谱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鱼类行为是研究鱼类等水生动物对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或刺激下的行为反应,包括鱼、虾、蟹以及海洋动物等水中动物的各种活动。通过对鱼类行为能力和行为规律的研究,寻求适应、利用、控制鱼类行为的方法,对于建立绿色的捕捞和养殖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相比陆生动物,鱼类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而由于鱼类生活水环境的限制和鱼类行为的多样性给鱼类行为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
通常在鱼类行为研究中,采用设立单目标或多目标区域的方法来统计实验鱼的选择性,包括进入不同区域的次数以及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等参数。然而,这种以统计学的方法来确定鱼类的行为偏好只能反映其静态的行为偏好,不能反应鱼类对环境变化或刺激下行为反应的动态过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鱼类单体行为序列谱的构建方法,能够反映鱼类对环境变化或刺激下行为反应的动态过程,为鱼类行为研究提供直观、准确的依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鱼类单体行为序列谱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
S1:将一目标鱼放入一实验水体空间内;
S2:等待所述目标鱼适应所述实验水体空间;
S3:对所述实验水体空间添加一刺激源并通过一摄像装置对所述实验水体空间进行拍摄一固定时间段,获得一视频数据;
S4:根据所述视频数据将所述目标鱼的行为反应分为多个特征种类;
S5:根据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特征种类构建一鱼类行为序列谱。
优选地,实验水体空间底部设置有单元格。
优选地,所述刺激源包括:声刺激、光刺激、电刺激和化学刺激。
优选地,所述固定时间段的时间长度≥5min。
优选地,所述S4步骤进一步包括步骤:
根据所述视频数据中所述目标鱼与所述单元格的位置关系绘制所述目标鱼的路径曲线,获得一游动路径图;
将所述路径曲线分为多个特征路径曲线段,并将相同种类的所述特征路径曲线段进行归类绘制,获得多个特征曲线路径图;
每一所述特征曲线路径图对应一所述特征种类。
优选地,所述S4步骤还包括步骤:将每一所述特征种类设置对应的一字母,不同所述特征种类所对应的所述字母不同。
优选地,所述特征种类包括:规则的绕壁运动、靠近刺激源的绕圈运动、远离刺激源的绕圈运动和扑食行为。
优选地,所述S5步骤中:
按照所述视频数据中各所述特征路径曲线段出现的时间顺序,将各所述特征路径曲线段所对应的所述字母进行排序,构建形成所述鱼类行为序列谱。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鱼类单体行为序列谱的构建方法能够反映鱼类对环境变化或刺激下行为反应的动态过程,具有直观、准确的有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鱼类单体行为序列谱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特征曲线路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特征曲线路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特征曲线路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特征曲线路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1~图5,给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功能、特点。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鱼类单体行为序列谱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
S1:将一目标鱼放入一实验水体空间内。
实验水体空间底部设置有单元格。实验水体空间可采用各种室内水槽或可对鱼的游动范围进行限制的野外环境。
S2:等待目标鱼适应实验水体空间。
S3:对实验水体空间添加一刺激源并通过一摄像装置对实验水体空间进行拍摄一固定时间段,获得一视频数据。
刺激源包括:声刺激、光刺激、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固定时间段的时间长度≥5min。
S4:根据视频数据将目标鱼的行为反应分为多个特征种类。
其中,S4步骤进一步包括步骤:
根据视频数据中目标鱼与单元格的位置关系绘制目标鱼的路径曲线,获得一游动路径图;
将路径曲线分为多个特征路径曲线段,并将相同种类的特征路径曲线段进行归类绘制,获得多个特征曲线路径图;
每一特征曲线路径图对应一特征种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64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车载的激光测距防撞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防盗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