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及其后处理装置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6454.5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3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良;王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3/28 |
代理公司: | 苏州携智汇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8 | 代理人: | 尹丽 |
地址: | 215425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排气 混合装置 后处理 尿素液滴 后处理装置 混合元件 尿素喷嘴 安装座 热管 排气流动 喷射雾化 抗结晶 热解 排气 应用 蒸发 | ||
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包括用以安装尿素喷嘴的安装座以及沿排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安装座的下游的混合元件,所述尿素喷嘴用以向所述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中喷射雾化的尿素液滴,所述混合元件用以将所述尿素液滴与排气进行混合,所述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还包括热管,以进一步增加所述尿素液滴蒸发和热解。如此设置,本发明具有较强的抗结晶能力。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热管在该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中的应用以及具有该混合装置的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及其后处理装置与应用,属于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业内都是用混合器金属结构来达到尿素液滴与排气的混合。通常,在混合器中设置多孔板、翅片等结构,让尿素液滴和金属结构的混合器发生碰撞从而使尿素液滴破碎成更小的液滴,以有利于在金属表面蒸发和热解。现状是由于排放法规的升级,使得当前尿素喷射策略更加激进,例如在更低的温度、更小的排气流量下就开始较大的尿素喷射量。这里存在一个热量守恒的关系,一个是尿素液滴蒸发和热解所需要的热量,一个是排气从上游所带来的热量。由于上述喷射策略的激进化,排气所承载的总热量和尿素溶液充分蒸发、热解所需要的热量之间的比值不断降低。行业里面用以一个叫EER的比值来描述这个热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讲,EER值在150以上混合器的结晶风险极低。如果EER没有那么高,但是如果通过对混合器的结构进行优化,其抗结晶能力会有一定的提高,这也是业界绝大部分公司的研发方向,即如何优化混合器的结构设计。收益与此,业界某些公司现在可以做到EER50左右时的结晶风险较低。理论上EER等于1时,排气和混合器里面的尿素液滴的换热效率要达到100%才可以,显然利用传统金属结构的混合器是无法实现的,很多公司的设计,就连EER小于50都出现很多结晶。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结晶能力较强的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一种热管在该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中的应用以及具有该混合装置的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包括用以安装尿素喷嘴的安装座以及沿排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安装座的下游的混合元件,所述尿素喷嘴用以向所述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中喷射雾化的尿素液滴,所述混合元件用以将所述尿素液滴与排气进行混合,所述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还包括热管,以进一步增加所述尿素液滴蒸发和热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元件包括混合管,所述尿素喷嘴用以向所述混合管中喷射雾化的尿素液滴;所述热管包括延伸入排气中的第一延伸部以及延伸入所述混合管中的第二延伸部,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用以吸收排气温度并迅速传递至所述第二延伸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热管包括多个,呈矩阵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安装座形成或者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混合元件还包括套接在所述混合管外围且位于所述壳体中的隔板,以将所述壳体隔成位于所述隔板的一侧的第一腔体以及位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的第二腔体,所述混合管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部分设有排气入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还设有位于所述排气入口的上游且靠近所述安装座的若干穿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呈中空的筒状,其设有用以安装所述热管的安装壁,所述热管的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安装壁的一侧,所述热管的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安装壁的另一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包括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一竖直部延伸方向相反的第二竖直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二竖直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二竖直部均抵靠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连接部设有供所述混合管穿过的开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64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