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止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446763.2 申请日: 2017-06-14
公开(公告)号: CN107119599B 公开(公告)日: 2019-08-16
发明(设计)人: 余亮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大学
主分类号: E01F15/00 分类号: E01F15/00;G01D21/02;G01G19/52;G05B19/04
代理公司: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代理人: 田媛
地址: 215123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斜坡 阻止装置 红外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速度数据 位置数据 重量数据 感应装置 驱动装置 控制器 翻转 行驶 滑移 汽车轮胎 汽车 控制驱动装置 有效防止汽车 摩擦碰撞 事故发生 斜坡地面 驱动 坡道 可升降 检测 抵挡 升降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阻止装置,用于阻止汽车非意愿性滑移,阻止装置设置在斜坡地面上,其包括用于抵挡汽车轮胎的阻止桩、感应装置、驱动装置及控制器,阻止桩设置在斜坡上且相对于斜坡可升降或翻转,感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及红外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斜坡上用以检测并获取斜坡上的汽车的重量数据,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斜坡上用以检测并获取斜坡上的汽车的行驶速度数据及位置数据,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及红外传感器连接,以收集重量数据、行驶速度数据及位置数据并根据重量数据、行驶速度数据及位置数据控制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装置驱动阻止桩相对于斜坡升降或翻转。该阻止装置能够有效防止汽车在坡道上非意愿性滑移,导致摩擦碰撞的各类事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止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汽车行车移动依靠转动轮子前进或后进,在行车移动过程中,依据个人驾驶的技术熟练程度、路面状况和突然产生的人、动物窜出等的变化情况,均需驾驶员作出快速反应,采取正确的对应措施。即便驾驶员驾驶经验丰富及环境的掌控能力能够左右行车的安全程度,但有些情况的出现是非意愿性的,如在坡道停留时,因某种操作或不操作会使车非意愿地产生前后的滑移现象,易使汽车发生碰撞摩擦,如若不克服在坡道上非意愿的失误性操作或其他影响,将会直接导致与后车或前车的碰撞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止汽车在坡道上非意愿性滑移的装置及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阻止装置,用于阻止汽车非意愿性滑移,所述阻止装置设置在斜坡的地面上,所述阻止装置包括用于抵挡汽车轮胎的阻止桩、感应装置、驱动装置及控制器,所述阻止桩设置在所述斜坡上且相对于所述斜坡可升降或翻转,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及红外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斜坡上用以检测并获取斜坡上的汽车的重量数据,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斜坡上用以检测并获取斜坡上的汽车的行驶速度数据、位置数据、坡度及车轮与路面的角度数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及所述红外传感器连接,以收集所述重量数据、行驶速度数据、位置数据、坡度及车轮与路面的角度数据并根据所述重量数据、行驶速度数据、位置数据、坡度及车轮与路面的角度数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阻止桩相对于斜坡升降或翻转。

进一步的,所述阻止桩包括阻止舌及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与阻止舌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传动部件控制阻止舌相对于斜坡升降或翻转。

进一步的,所述阻止舌具有抵持所述斜坡上的汽车车轮的摩擦面,所述摩擦面为不光滑面。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部件为偏轮,所述偏轮的底部抵持所述阻止舌。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部件为转轴,所述转轴与阻止舌连接,所述转轴驱动所述阻止舌相对于斜坡翻转。

进一步的,所述斜坡的上开有收纳槽,所述阻止桩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斜坡上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阻止桩,所述压力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对应所述阻止桩,所述压力传感器对应红外传感器及阻止桩以形成一个阻止装置,每个所述阻止装置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阻止桩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阻止桩底部的横向滑轨、安装在所述横向滑轨底部的纵向滑轨、驱动所述阻止桩在所述横向滑轨上移动的横向驱动件及驱动所述阻止桩在所述纵向滑轨上移动的纵向驱动件,所述阻止桩上设置有辅助感应装置,所述辅助感应装置包括辅助压力传感器及陀螺仪,所述横向驱动件及所述纵向驱动件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辅助压力传感器用以检测并获取斜坡上汽车的重量数据,所述陀螺仪用以检测所述汽车的位置数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辅助压力传感器及所述陀螺仪信号连接,以收集所述重量数据及所述位置数据并根据所述重量数据及所述位置数据控制所述横向驱动件、纵向驱动件启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阻止装置的工作方法,所述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阻止装置的启动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67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