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浇带留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8008.8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9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杰;吴振辉;谢明涛;林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成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林乐飞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浇带 泡沫板 碎料 技术难题 捣碎 基础梁 地下室 裁切 上浮 填满 浇筑 混凝土 积水 泄漏 杂物 注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浇带留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泡沫板进行裁切并通过泡沫板将需要留设的后浇带部分填满;步骤二,在后期需要浇筑后浇带部分时,用工具将泡沫板捣碎;步骤三,在后浇带部分注水,泡沫板的碎料上浮,然后清理泡沫板的碎料;步骤四,排除后浇带部分中的积水。采用本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后浇带留设时,后浇带部分,特别是地下室基础梁后浇带部分易泄漏入混凝土及杂物难以清理的技术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后浇带留设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设计中大批超长地下室结构,超大的综合体及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之间,为削减混凝土收缩应力及主体结构间的不均匀沉降设计通常会采用后浇带形式,作为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留置的临时性变形缝。
后浇带留设需要在绑扎钢筋时支设模板,然后浇筑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待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再对后浇带部分进行浇筑。但现有技术中,无论采用钢丝网模板还是木模板均会存在模板固定强度不足,在混凝土膨胀应力作用下容易破坏,导致混凝土泄漏至后浇带部分中的问题。其中因素众多,如模板质量不佳,支撑结构薄弱,或混凝土振捣不均等,多难以避免。
一旦混凝土大量泄漏至后浇带中,不仅清理十分麻烦,一旦清理不佳还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及稳定性,最终留下安全隐患。
上述问题在地下室后浇带基础梁位置尤其严重,地下室基础梁位置深度较大,且基础梁位置相比其它楼板等位置,钢筋密度大,且下方为土基,无法从下方清理。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后浇带部分泄漏混凝土及杂物的清理工作是现有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浇带留设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现有后浇带难以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浇带留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泡沫板进行裁切并通过泡沫板将需要留设的后浇带部分填满;
步骤二,在后期需要浇筑后浇带部分时,用工具将泡沫板捣碎;
步骤三,在后浇带部分注水,泡沫板的碎料上浮,然后清理泡沫板的碎料;
步骤四,排除后浇带部分中的积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后浇带留设时通过泡沫板将后浇带部分填满,不仅可以加强对后浇带两侧模板的支撑作用,使得后浇带模板不易开裂、损坏;使得混凝土难以泄漏至后浇带部分中;同时避免了其它杂物掉入到后浇带部分中;在后期需要浇筑后浇带部分时,将泡沫板捣碎,并在后浇带注水,泡沫板的碎料便自动上浮,便于泡沫板的碎料进行清理;然后将后浇带中的积水抽走便可对后浇带部分进行施工。采用上述方案,不仅便于施工,而且克服了现有后浇带留设施工过程中,后浇带部分易泄漏混凝土以及掉入杂物,难以清理的问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施工对象为地下室基础梁的后浇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法特别适用于地下室基础梁的后浇带留设,地下室基础梁处的后浇带不同于楼板后浇带,楼板后浇带落入杂物时,解除下方支撑,可以从下方取出;但对于地下室基础梁,由于下方为土基,且深入较深,钢筋密集,传统方式清理杂物十分困难。采用本方案,有效克服了上述困难,在前期便可避免杂物掉入,后期,清理泡沫板的碎料的难度也十分小,有效克服了现有地下室基础梁后浇带部分杂物难以清理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二中,捣碎泡沫板时注意将黏着于混凝土上的泡沫板充分捣碎,避免黏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泡沫板的碎料充分清理,避免泡沫板的碎料参杂入后浇带部分浇筑的混凝土内,避免对结构强度造成影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泡沫板捣碎采用铁锹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成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成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80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