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分子聚合物增材制造的多孔植入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8052.9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4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雄;赵广宾;陈旭;伍言龙;李涤尘;贺健康;王玲;连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A61L27/56;A61L27/04;A61L27/06 |
代理公司: | 61200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艾华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分子 聚合物 制造 多孔 植入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分子聚合物增材制造的多孔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增材制造方法制备具有梯度微观结构的多孔植入物模型的高分子聚合物负型模具;将金属粉与粘结剂混合均匀后压制高分子聚合物负型模具中,然后置入有机溶剂中去除高分子聚合物负型模具,得到初步的金属多孔植入物;将其置入真空高温炉中并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植入物表面沉积金属涂层进一步增强植入物的强度;最后将金属多孔植入物置入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得到具有表面纳米结构的定制化金属多孔植入物。该方法将增材制造与粉末冶金技术相结合,解决了孔隙尺寸及分布不可控的问题,且实现了表面结构的纳米化开辟具有宏微纳结构的多孔植入物制备的新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多孔植入物的制备方法,改方法属于生物增材制造(3D打印)领域,可应用于生物医疗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粉末冶金-造孔剂法是制备金属生物医用支架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制备不同孔隙水平,支架的多孔结构是由造孔剂的种类、尺寸和形态来决定,内部的微观孔隙结构分布不均匀且不易控制和定制化制备。增材制造技术对于制造个性化植入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对定制化的微观结构进行制备。
目前的多孔植入物不具有可控宏微观一体化结构和纳米化结构:合理的设计宏观和微观的一体化结构能够减少多孔植入物的应力问题,增强其力学性能;纳米结构不仅有利于体内骨细胞的粘附、还能促进骨细胞的再生和分化,提高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增材制造技术能够实现多孔植入物的微观梯度结构的控制制造,阳极氧化技术能够形成纳米结构。因此,如何解决多孔植入物微观仿生梯度结构不可控及无纳米结构的问题,制备出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俱佳的多孔植入物是其应用于临床的关键问题之一。
传统的多孔金属植入物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有机泡沫浸渍法、造孔剂-粉末烧结法、气相沉积法。但这些工艺可控性差,难以实现对植入物宏观结构的个性化和微观仿生梯度孔隙结构的主动控制,而且无法成形纳米结构,此外工艺制备流程复杂、投资大、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多孔植入物支架微观梯度结构不可控及不能形成纳米结构等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多孔植入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增材制造技术、粉末冶金技术、化学气相技术和阳极氧化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微观梯度结构可控成形,并形成纳米结构利于细胞活动,提高多孔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有望开辟多孔支架制备的新途径,对于促进多孔植入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高分子聚合物增材制造的多孔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使用增材制造方法制备具有梯度微观结构的多孔植入物模型的高分子聚合物负型模具;
2)将金属粉与粘结剂混合均匀后压制到步骤1)中制得的高分子聚合物负型模具中;
3)将步骤2)中金属粉与高分子聚合物负型模具一同置入有机溶剂中去除高分子聚合物负型模具,得到初步的金属多孔植入物;
4)将步骤3)制得的初步的金属多孔植入物置入真空高温炉中增强金属多孔植入物的强度;
5)将步骤4)中制得的金属多孔植入物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植入物表面沉积金属涂层进一步增强强度;
6)将步骤5)中制得的金属多孔植入物置入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得到表面具有金属氧化物纳米管的定制化金属多孔植入物。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1)中,高分子聚合物负型模具的材料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丙烯晴(AS\ABS)、尼龙(PA)、有机玻璃亚克力(PMMA)、聚碳酸酯(PC)、聚氨酯(PU)、硅橡胶、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聚醚醚酮(PEEK)、环氧树脂、聚乙烯醇(PVA)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碳纤维、石墨烯、单壁及多壁碳纳米管与以上材料的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80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钓鱼用自动提线器
- 下一篇:一种可用于支撑鱼竿的钓箱结构